灾难的岁月

古意答客问

孤心逐浮云之炫烨的卷舒,

惯看青空的眼喜侵阈的青芜。

你问我的欢乐何在?

——窗头明月枕边书。

侵晨看岚踯躅于山巅,

入夜听风琐语于花间。

你问我的灵魂安息于何处?

——看那袅绕地,袅绕地升上去的炊烟。

渴饮露,饥餐英;

鹿守我的梦,鸟祝我的醒。

你问我可有人间世的挂虑?

——听那消沉下去的百代之过客的跫音。

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既能看到西方现代派的手法,也能追觅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典雅优美。这首诗除了自由体的构造形式和句法上的现代化,其意境和语言都充满了浓郁的传统风味。孤心、浮云、明月、夜风,诗人将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美感的词语布列开来,形成一个富于文化内涵的情境,而这样精心创造的清灵意境,也正是诗人内心对于永恒的美的理想和追求。

灯守着我,劬劳地,

凝看我眸子中

有穿着古旧的节日衣衫的

欢乐儿童,

忧伤稚子,

像木马栏似地

转着,转着,永恒地……

而火焰的春阳下的树木般的

小小的爆裂声,

摇着我,摇着我,

柔和地。

美丽的节日萎谢了,

木马栏犹自转着,转着……

灯徒然怀着母亲的劬劳,

孩子们的彩衣已褪了颜色。

已矣哉!

采撷黑色大眼睛的凝视

去织最绮丽的梦网,!

手指所触的地方:

火凝作冰焰,

花幻为枯枝。

灯守着我。让它守着我!

曦阳普照,蜥蜴不复浴其光,

帝王长卧,鱼烛永恒地高烧

在他森森的陵寝。

这里,一滴一滴地,

寂静坠落,坠落,坠落。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童稚之时,谁都有过美好的想象,将“黑色大眼睛的凝视”采撷在一起,就能编织“最绮丽的梦网”。那时候,我们“穿着古旧的节日衣衫”,那时我们欢乐,当然也有小小的忧伤,而即便是忧伤,也是纯真美丽的。那时的“灯”照耀着我们。如春天的阳光一般温暖柔和。然而,时光流逝,现实破碎了梦幻,曾经温暖的火光“凝作冰焰”,“花幻为枯枝”,“灯”也已不再是那个温暖如“春阳”的灯,而成了在古墓中幽幽闪烁的长明灯。这种感觉,是不是,就叫做“幻灭”?

秋夜思

谁家动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

听木叶的呼息!

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

窃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

为天籁之凭托——

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

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秋天是气候转凉的季节,所以有人“动刀尺”来做衣服;秋天也是怀人的季节,所以孤冷的心“也需要秋衣”。心怎么会需要秋衣呢?因为南方“鲛人的召唤”和北方“木叶的呼息”都使诗人的心感到“枯裂”。此时是需要友人的,然而高山流水式阳春白雪的朋友,又到哪里去找呢?思之不得,只能任由自己的心“悬在树梢”,让风拨动琴弦发出天籁,这天籁之音,不就是这首惆怅优美的诗吗?

小曲

啼倦的鸟藏喙在彩翎间,

音的小灵魂向何处翩跹?

老去的花一瓣瓣委尘土,

香的小灵魂在何处流连?

它们不能在地狱里,不能,

这那么好,那么好的灵魂!

那么是在天堂,在乐园里?

摇摇头,圣彼得可也否认。

没有人知道在哪里,没有,

诗人却微笑而三缄其口:

有什么东西在调和氤氲,

在他的心的永恒的宇宙。

像是因拥有的满足而故意发出的询问,中间满满的都是未得遮掩的骄傲和自足。音的灵魂和香的灵魂弥漫在诗人的心中,又有什么更多的索求呢?这一刻的美好并不是能够时常遇见的,特别是在战火纷飞离情处处的年代里,片刻的一丝流连便足以慰藉所有的尘埃旧梦。

赠克木

我不懂别人为什么给那些星辰

取一些它们不需要的名称,

它们闲游在太空,无牵无挂,

不了解我们,也不求闻达。

记着天狼、海王、大熊......这一大堆,

还有它们的成份,它们的方位,

你绞干了脑汁,涨破了头,

弄了一辈子,还是个未知的宇宙。

星来星去,宇宙运行,

春秋代序,人死人生,

太阳无量数,太空无限大,

我们只是倏忽渺小的夏虫井蛙。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