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十七首)(第6/8页)

[12]以上总是“闲愁”,二字概括本意。

[13]上片以春去作为比喻,却分作多少层次。先说再经不得几回风雨了,这是一层。因怕花落,便常常担心花开太早了(另词《蝶恋花》所谓“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何况今已落红无数,这又是一层。但春虽归去,春又何归?故反振一笔“春且住”。为什么要住?听说天涯芳草无归路这又是一层。明明无处可去,它却偏偏去了,那更无话可说,算起来只有檐前蜘蛛网挂着的飞絮是春光仅有的残痕。蛛网纤微,柳花轻薄,靠它们来留春,又能有几何。这些都反映作者对当时国事政治的十分不满,无须比附得,意自分明。下片多引古典,“长门事”以下,叙说故事,若不相蒙,而脉络贯注。上片泛写南渡的局势,下片侧重小朝廷里还有许多妒宠争妍的丑态,殊不知劫后湖山,已成残局,得意失意,将同归于尽。结用李商隐《北楼》“轻命倚危栏”诗意,一片斜阳烟柳,真是愁到极处,也就是危险到极处,无怪当时传说宋孝宗看了很不悦(见《鹤林玉露》卷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遥岑远目[3],献愁供恨[4],玉簪螺髻[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6],江南游子。把吴钩[7]看了,栏干拍遍[8],无人会,登临意[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10]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1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12],树犹如此[1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4]。

[1]《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周邦彦《西河》:“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陈元龙注《片玉集》本)

[2]王粲《游海赋》:“水与天际。”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安石《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同泛》:“水远天无际。”

[3]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郊)。”

[4]王安石《午枕》:“隔水山供宛转愁。”

[5]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篸即簪,“玉簪”即碧玉簪之省。作者另一词《行香子》:“云岫如簪”,盖指云山。“螺髻”亦喻山。如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又周邦彦《西河》词咏金陵:“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6]柳永《夜半乐》:“断鸿声远长天暮。”又前录《玉蝴蝶》,亦有“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之句。

[7]“吴钩”,钩是一种兵器,似剑而曲,见《汉书.韩延寿传》注。吴钩的故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锦带佩吴钩。”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梦溪笔谈》卷十九:“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是弯形的刀剑皆可称钩。

[8]李煜《玉楼春》:“醉拍阑干情未切。”这里亦有按拍的意思。

[9]“登临”本于《楚辞.九辩》。欧阳修《蝶恋花》:“无人会得凭阑意。”

[10]《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11]“刘郎”指刘备。《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语:“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以上一段,盖谓当时朝士,贪恋爵禄,只知道“求田问舍”,固无若张翰其人者,如碰见刘备当然要看不起他们。语意广泛,不泥定自己,却引起自己的忧愁寂寞。

[12]苏轼《满庭芳》:“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13]《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庾信《枯树赋》作“树犹如此”,与本句合。

[14]三句一气而下,作一句读。“红巾翠袖”,妆饰,以代美人。王勃《落花落》:“罗袂红巾复往还。”“揾”,揩拭。“倩何人”者,言无人也,应前文“无人会”句。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1]。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2]。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3]。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4]。算未抵人间离别[5]。马上琵琶关塞黑[6],更长门翠辇辞金阙[7],看燕燕,送归妾[8]。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9]。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10]。正壮士悲歌未彻[11]。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12]。谁共我,醉明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