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河山岳飞(第2/3页)

现在,他终于站在了胜利的边缘,可是为了能够站在这里,他和他的将士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在小商河一战中,猛将杨再兴率三百骑兵与敌主力猝然相遇,杨再兴率部与敌人死战,消灭包括万夫长、千夫长在内的敌高级军官百余人,毙敌上千人。敌人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折断箭杆,继续作战,最后马陷泥中,被乱箭射死,三百将士全部阵亡。后来张宪军找到杨再兴的遗体,火化后,熔化的铁箭头竟有二升有余!颍昌之战中,二十二岁的岳云率领八百士兵,与金军主力左右拐子马苦战十余回合,身上百余处受伤。岳家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可是没有一个退缩,使敌人肝胆俱碎,仓皇败逃。

而这些可爱的将士们,跟着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岳云曾经多次率先登上敌城楼,居功至高,但是岳飞却从未将其名字上报请功,连名将张浚也说:“岳侯躲避荣耀到这个地步,廉洁倒是廉洁了,可是却不公正了。”(“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飞回答:“父亲教育儿子,怎能让他急功近利呢?”(“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而更重要的是,岳飞明白,在这个国度,最锋利的箭往往不是来自敌营,而是来自背后。

在当世名将中,岳飞的年纪最轻,资历最浅,战功却最引人注目。他自己相信“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方能太平,自己也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但是他更明白,要在这个人心惟危的朝廷做点事,是不能只依靠自己一人的。岳飞并不是个武夫,在平定杨幺之乱后,他为了搞好关系,主动向张浚、韩世忠赠送缴获的楼船。在襄阳六郡之战中,岳家军已经取得了胜利,刘光世的部队才赶到,但是岳飞却上表请求先奖赏刘光世部队。为了不让同僚难堪,宁愿自己的士兵受屈。这样的将士,自己被迫带着他们无功而返,怎能甘心!

岳飞更不忍心。每次调集军粮的时候,他总是长叹:“江南民力凋敝,已经到了极点了!”可是,为了北伐大业,又不得不硬着心肠征集军粮。而北方国土上的父老乡亲,更是望眼欲穿,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回来,赶走敌寇。当撤军的消息传出时,老百姓痛哭流涕,纷纷说:“将军军队来时,我们戴香盆,运粮草等待将军,现在您走了,金兵回来,我们怎么还能活命!”岳飞也泣不成声,只好取出诏书给百姓们看:“我不能擅自留下啊!”

其实,逼迫岳飞退兵最关键的因素倒不见得是那十二道金牌,而是秦桧的毒计。在十二道金牌颁下之前,秦桧就知道岳飞肯定不愿退兵,于是事先命令张浚、杨沂中等友军撤退,岳家军由以前全线出击的主力,一夜之间变成了悬师深入的孤军。釜底抽薪之后,秦桧再要求岳飞撤军,此时岳飞已经没有了选择。

夜已经很深了,岳飞还是无法入睡,三十功名,八千里路,随着这十二道金牌,化为乌有,散作云烟,再也无法挽回。

朱仙镇离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四十五里,只是轻骑兵不须两个时辰就可以跑完的路程。

可是,岳飞的军队在胜利触手可及的时候,班师南归了。

从此,他们的足迹再也没有到过这里。岳飞骑在马上,望着近在咫尺的故都,长叹一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满江红

岳飞班师之后,北方大片刚刚恢复的故土,马上又重新落入敌手。心灰意冷的岳飞多次上表请求解除兵权,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而此时,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悄悄的酝酿之中。

秦桧入相之后,不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却一心求和,高宗赵构更是以偏安江南、做金国的藩属为满足,根本不想雪靖康之耻,恢复中原。当金人入侵的时候,君臣慌不迭求良将御敌,当情况缓和时,则又安于现状,不肯再兴兵北伐。而且秦桧与岳飞的矛盾,在秦桧入相时就产生了。

绍兴八年(1138年),金国遣使求和,愿归还侵宋的河南土地,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待。”还说秦桧作为宰相,不能正确为国谋划,会成为后人的笑柄。秦桧十分恼怒。

岳飞一次读秦桧的奏章,当他读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的时候十分愤怒,说:“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怎么能这样当面欺骗皇帝!”

岳飞撤军之后,秦桧又多次向金国请和,金兀术给秦桧写信说:“你朝夕求和,而岳飞却在河北用兵,只有把岳飞杀了,才能讲和。”秦桧认为岳飞不死,始终是和议最大的障碍,甚至会危及自己,于是下决心杀害岳飞。

但是,杀害岳飞最关键的人物,还是坐在江南金銮殿上的高宗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