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第3/3页)

而酒店的服务更是花样繁多:

酒客进去喝酒之后,会有街坊的妇女腰系青花布手巾,挽着高高的发髻,自动来为酒客换热水、斟酒,俗称“焌糟”;还有一些贫民看到穿着华贵的公子哥进入酒馆,就自动上前供使唤,帮公子买东西、叫歌姬、取送钱物之类,俗称“闲汉”;又有临时上来给酒客换热水、斟酒、唱歌、献果子、送香药的,俗称“厮波”;还有一些下等的歌姬,不请自来为酒客献唱,酒客临时用些小钱物打发,俗称“礼客”,也叫“打酒坐”;还有一些小贩,卖点花生水果之类,不管客人要与不要,上来就散在桌上,然后要钱,俗称“撒暂”……(参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

酒馆里都有包间,“排列小阁子,吊窗花竹,各垂帘幕,命妓歌笑,各得稳便。”(同上)

酒店菜式丰富,孟元老列出了百味羹、头羹、乳炊羊、炒兔、炒蛤蜊等数十味,想来也足够老饕们大快朵颐了。

汴梁市井之繁华,至今我们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可以窥见一二。

平时尚如此繁华,到节日,汴梁更是美不胜收。

《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为我们展示了元宵节汴梁那些巧夺天工的花灯:

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赞叹宋代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绝非虚言。

宽松的文化政策、发达的城市经济、注重享乐的社会风气,成了催生宋词之花开放的肥沃土壤。在宋代,即使是平民,很多都能吟几句词。

宋徽宗时,一年正月十五观灯,皇帝命令赐观灯百姓每人一杯酒,一个女子趁机把酒杯偷走了。卫士把她押到皇帝面前,询问原因,女子说:“贱妾与丈夫一同游玩失散了,蒙恩赐酒,回去之后面带酒容,又未与丈夫同归,怕公婆责骂,因此想拿金杯作为凭证。”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女子即席吟诵自己作的《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为证: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徽宗听后大悦,便将金杯赐予女子。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百年的大宋王朝,能出现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伟大的词人了。因为从宋代建立开始,诗歌的精灵就已经把自己埋藏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孕育,发芽,等待和风细雨,等待在红尘中,开出一朵鲜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