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词评(第4/22页)

衣无可传。”

道吾后到京口,遇夹山上堂。僧问:“如何是法身?” 山曰:“法身无相。” 曰:“如何是法眼?” 山曰:“法眼无瑕。” 道吾不觉失笑。山便下座,请问道吾:“某甲适来只对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 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 山曰:“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 吾曰:“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 山曰:“此人如何?” 吾曰:“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 山乃散众束装,直造华亭。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 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师曰:“不似,似个甚么?” 山曰:“不是目前法。” 师曰:“甚处学得来?” 山曰:“非耳目之所到。” 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 山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山遂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 师曰:“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 山曰” “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 师曰:“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山乃掩耳。师曰:“如是如是。” 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莫处藏身。吾二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 山乃辞行,频频回顾。师遂唤“阇黎” 。山乃回首。师竖起桡子曰:“汝将谓别有。” 乃覆舟入水而逝。

此传中所载船子和尚偈语六首,其三首是七绝诗体,外三首则为七七三三七句格之长短句,与张志和之渔父词同。因此,船子和尚遂与词亦有关系。

船子和尚小传不载其卒年,然其师药山惟俨禅师卒于唐大和八年(834)十一月六日。其同门道吾宗智禅师卒于大和九年九月。云岩昙晟禅师卒于会昌元年(841)十月二十六日。船子法嗣夹山善会禅师卒于中和元年(881)十一月七日。船子和尚在药山处受法二十年,偈诗云:“三十年来海上游” 。据此可知船子和尚为唐元和会昌间人。从来选录唐诗唐词者,均不收其偈语,盖后世但知有张志和渔父词,而不知有船子和尚渔父词也。

黄山谷有渔家傲词四首,其小序云:“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庐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 其词第二首云:

忆昔药山生一虎。华亭船上寻人渡。散却夹山拈坐具。呈见处。系驴橛上合头语。

千尺垂丝君看取。离钩三寸无生路。蓦地一桡亲子父。犹回顾。瞎驴丧我儿孙去。

山谷又有诉衷情词一首,其小序云:“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其词云:

一波才动万波随,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以上二词,皆全用船子和尚偈语,然一则云“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 ,一则云“拟金华道人作” ,而不言及船子和尚,岂当时此词虽流传人口,已无人知其为唐释船子德诚所作乎?

五十年前,大理周泳先辑《唐宋金元词钩沉》既成,始发现船子和尚为唐时人,以不及录其词为憾。然周君当时所知者,亦仅《五灯会元》所载之三首。其他如《续高僧传》、《景德传灯录》、《法苑珠林》及《艺林伐山》诸书所引,皆不出此。余尝收得《机缘集》一册,清嘉庆中刻本,所载为船子和尚歌词三十九首,附历代僧俗和作。始知船子遗词,存于今者不止三首,辑唐词者,犹足以增入一卷也。《机缘集》后附洙泾法忍寺僧漪云上人《推蓬室稿》,有同邑周霭朕序云:“余读《机缘集》,船子有拨棹歌三十九首。其前三首皆七言小诗,余皆渔歌子词。世但知船子为佛祖,不知为唐诗人,为唐词人也。” 然则清嘉庆时已有人发现船子和尚为唐词人,而刘子庚、王国维、林大椿诸家辑唐词者,均失于采录,可知此书虽嘉庆新刊,流传不广,治词学者皆未见也。

此书所载船子和尚词三十九首,题名《拨棹歌》,原为宋大观四年(1110)风泾海会寺石刻本。其跋云:“云间船子和尚嗣法药山,飘然一舟,泛于华亭吴江洙泾之间。夹山一见悟道。尝为拔棹歌,其传播人口者才一二首。益柔于先子遗编中得三十九首,属词寄意,脱然迥出尘网之外,篇篇可观,决非庸常学道辈所能乱真者。因书以遗风泾海会卿老,俾馋之石,以资禅客玩味云。” 吕益柔,字文刚,别号松泽叟,华亭人。元祐三年进士,官刑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