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

冯子振

(1257—1314),字海粟,号瀛洲客、怪怪道人,今湖南攸县人。曾官承事郎集贤待制。他读书极多,文章又写得很快,以博学多才闻名于时。他的散曲存世四十四首,其中和白无咎《鹦鹉曲》四十二首。

鹦鹉曲三首

白无咎有《鹦鹉曲》云①:“侬家鹦鹉洲边住②,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余壬寅岁留上京③,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④,相从风雪中。恨此曲无续之者,且谓前后多亲炙士大夫⑤,拘于韵度,如第一个“父”字,便难下语;又“甚也有安排我处”,“甚”字必须去声字,“我”字必须上声字,音律始谐,不然不可歌,此一节又难下语。诸公举酒,索余和之。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

山亭逸兴

嵯峨峰顶移家住⑥,是个不唧溜樵父⑦。烂柯时树老无花⑧,叶叶枝枝风雨。〔幺〕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⑨。

【注解】

img217

①白无咎:白贲,钱塘人,所作〔鹦鹉曲〕在当时很有名。〔鹦鹉曲〕原名〔黑漆弩〕。

②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③壬寅岁:指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上京:即京城大都。

④伶妇:女演员。御园秀:生平不详。

⑤亲炙士大夫:跟士大夫接近。

⑥嵯峨:突兀险峻的样子。

⑦唧溜:伶俐、精细。

⑧烂柯:任昉《述异记》说:晋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在下棋,童子给他一粒枣核样的东西,含了便不觉饥饿。等到一局棋下完,他的斧柄已经腐烂了。回到家时,人说他已去了百年。柯,斧柄。

⑨青蚨:指钱。《搜神记》:“南方有虫……名青蚨……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后人因以青蚨作为钱的代称。

【赏析】

和曲中也确有些曲子写得相当好。以此首言之,明用烂柯事,暗用《招隐士》诗,是非常巧妙的。树老虽无花,却也枝枝叶叶经得风雨,一个独立而遗世的隐者形象,还是非常鲜明的。

感事

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船父①。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幺〕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注解】

①刺船:撑船。

【赏析】

此曲妙在处处作退一步说是,俳谐中寓以理趣。哪里有言船夫与果农孰优孰劣,分明是在说出处进退、显晦浮沉之人生大关节要。

野客

春归不恋风光住,向老拙问讯槎父①。叹匡山李白漂零②,寂寞长安花雨。〔幺〕指沦溟铁网珊瑚③,袖卷钓竿西去。锦袍空醉墨淋漓,是万古声名响处。

【注解】

①槎:用竹木编成的小筏。槎父:乘槎的人,晋张华《博物志》:“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后常以乘槎比喻入朝做官。

②匡山:四川江油县匡山,李白曾读书于此。

③铁网珊瑚:《新唐书·拂菻国传》:“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盘石上……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后用以比喻搜求人才或珍宝。

【赏析】

首二句以时间无情,无奈春逝领起,劈头提出为官得失问题。继以了白为例,一吐作者见识。联系元代特定社会背景,庶几可见出元代士人倡隐的心态。用事恰当,议论精到,凝练警醒,以少列多,为此曲明显特点。

img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