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李益

(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进士,授华州郑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后脱离军府,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等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长于七绝,其诗尤以边塞诗最为杰出。有《李君虞诗集》。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②,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③,秋山又几重?

【注解】

①外弟:表弟。

②沧海:比喻别后世事的变化。

③巴陵:唐代的巴陵郡,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赏析】

本诗描写久别重逢又分离的情景。诗中采用白描的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真切深刻地表现了动乱时期亲友间聚散离合的复杂感情。“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刻画久别乍逢悲喜交集的心理状态,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②,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③。

【注解】

①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曲名。

②瞿塘贾:指经长江出入四川经商的商人。

③弄潮儿:当潮水上涨后,熟悉水性的弄潮儿便操舟搏击于浪潮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商妇因丈夫外出,逾期不归的怨艾之情。诗中对商妇的神态和感情刻画得细微真切。少妇伫立江边盼丈夫回归,但商人重利轻别,归无定期,常常失约。少妇由失望怨恨而胡思乱想,“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使她的怨情凭添了风趣。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将深厚的感情融进看似不经意的叙述和议论中,散发着浓郁的民歌风味。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①受降城:唐时张仁愿于黄河以北筑东、西、中三座受降城。这里指西受降城。

②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

③芦管:即芦笛,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赏析】

本诗是李益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中唐绝句的名篇。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沙以雪、月如霜。通过比喻,突出大漠的荒寒,边塞的凄冷。后二句抒情,在这样凄清寒冷之夜传来的笛声,勾起征人满怀的乡思,久戍思乡的哀怨和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格调低沉,意境深远,独具风格。

img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