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韦应物

(739—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性高洁。诗篇大多是写田园山水,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在艺术上他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的影响,形成高雅闲适、自然淡远的诗风,自成一家。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②,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③。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解】

①全椒:县名,今属安徽省。

②郡斋:官署中的休息室。

③煮白石:形容道士清苦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郡斋中思念友人。他由郡斋寒冷想到山中之人的清苦生活,进而想携酒拜访,以慰其寂寥,但又怕不能相遇,于是凝望远山,无限怅惘。“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以不结为结,戛然而止,堪称佳句。诗篇虚笔摹拟,简淡超妙,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img47

怀君属秋夜②,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①丘员外:一题作秋夜寄丘员外。指丘丹,当时隐居临平山,与韦应物常有唱和。

②属:值,适逢。

【赏析】

这是首怀赠友人的诗,内容单纯却情意深长。一方面是诗人秋夜难眠想念友人,一方面想像友人也会松下徘徊,相念自己。全诗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两地相思通过想像连在一起,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本诗的特色是古雅闲淡。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②,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③。

【注解】

①淮上:淮永边。梁州:指兴元府(在今陕西省)。②江汉:即汉江,今湖北境内。③流水:喻岁月如流水,又暗合江汉。

【赏析】

本诗描写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情景。诗中既回忆当年又描写别后;既描写了久别重逢的欢欣,又抒发了人世沧桑、青春不再的感慨,最后还想到将来的归宿,自问自答,笔墨简练而蕴意丰富,即是写景又是抒情,诗情悠然不尽。全诗细密,情意曲折,颇具匠心,语言如行云流水,无斧凿之迹,十分流畅自然。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②。

【注解】

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县。

②野渡:无人管理的渡口。横:指船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山水诗中的名篇。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借西涧暮春晚雨幽静景色的描写,展示诗人恬淡的胸襟,表现诗人闲适的情趣。

东郊

吏舍跼终年①,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②。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③。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④。

【注解】

①吏舍:官署。跼:同“局”,拘束。

②澹吾虑:澹,冲淡;虑,思虑、愁思。

③遵事:遵奉王事,指作官;迹,行迹;遽,匆忙。

④“终罢”二句:言总有一天要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在这里定居归隐。

【赏析】

这首诗是写作者厌烦仕途生活,一旦离开那令人拘束的环境去到郊外,看到清新的自然,不禁积虑顿消,心旷神怡。此诗风格与陶诗极相近,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和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同一旨趣。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②。身多疾病思田里③,邑有流亡愧俸钱④。闻道欲来相问讯⑤,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解】

①李儋:字元锡,常与韦应物唱和。

②黯黯:情绪低沉暗淡貌。

③思田里:想归隐田园。

④邑有句:邑,指所属县邑;流亡,指灾民;俸,官俸。此句是说县里有灾民是自己未尽到责任,因而领取俸钱感到惭愧。

⑤问讯:探望。西楼:指苏州观凤楼。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真挚友情的诗篇。唐德宗贞元初年(785)诗人时任苏州刺史,李儋来信说要到苏州看望他,作者信写此诗答交友人。诗中向友人抒发自己的情怀,慨叹世事的变化、生活的苦闷和疾病的折磨。同时表达了自己为官未能尽责的惭愧,和思归田里、不愿为官的思想。全诗感情深沉,流露出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心里矛盾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