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第5/5页)

【赏析】

本篇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直接抒发了孤独寂寥的苦闷感情。“明月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诗人因为世少知音,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相与共饮,以破岑寂,驱遣内心的苦闷。“永结无情游,相邀邈云汉”,还要和他们永结为好友,相约在上天仙境会见遨游。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傲与寂寞,以及对污浊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光明、自由的强烈向往。诗作构思新奇,想像独特,遨月对影,千古绝句,感人至深。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解】

①洛城:即洛阳。

②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属乐府调名,《折杨柳》大多歌唱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首二句写笛声不知从谁家飞出来,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打动了许多听者,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第三句“折柳”既指曲名,又暗示离别。“何人不起故园情”,似在说别人,其实激起故园情的正是诗人自己。这首诗笔触自然而真切,情感细腻含蓄。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img26

【注解】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晋代诗人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也常在此山吟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秋,作者已五十三岁,仍四处漂泊,怀才不遇。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诗的前二句写景,却道尽了孤独,后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说人世的“无情”。只能超凡脱俗地和大自然对话,表现了诗人清高冷傲,孤独寂寞的心绪。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①,千里江陵一日还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

【注解】

①朝辞:早上辞别。白帝:白帝城,故城建筑在今重庆奉节东,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

②江陵:宁县。

③轻舟:轻快的顺水船。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因永王事件的牵连,被判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遇赦。本诗便是诗人遇赦后乘舟东还江陵时所作。诗作描写作者遇赦后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愉快心情。全诗写景抒情融汇自然,妙在把迅疾的舟行和两岸的风物溶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猿声啼不住”和“轻舟已过”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极其雄伟奇丽的山河图画。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②。金陵子弟来相送③,欲行不行各尽觞④。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解】

①金陵:今南京市。酒肆:酒店。

②压酒:压酒糟取酒汁,意即用新酿的酒款待客人。

③子弟:与父老相对。指年轻人。

④欲行不行:要走的,指自己;不走的,指金陵子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尽情欢醉的送行场面:满庭美酒飘香,美丽的酒店女主人含笑斟酒,一群年青人热情相送,围着客人殷勤劝酒,乡土味十分醇厚。结尾发问,以流水比别意,情深意长。全诗本色自然,用语明白如话。表现了作者豪放旷达,四海为家的浪子情怀。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①。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①深坐:犹久坐。颦:皱眉。蛾:通“娥”,美好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少妇盼望爱人归来不得而哀伤怨恨的诗。由卷帘独坐,到久坐凝望不见情人而皱眉伤心流泪,层层深入地刻画出少妇神情变化和强烈的哀怨。结尾一句却故设疑问,更耐人寻味。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选一)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②?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解】

①肃宗乾元二年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时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五首七绝记其事。

②耐可:是否能,假设语气。

【赏析】

这首诗借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首句写景兼点出季节与泛舟洞庭事,“耐可乘流直上天?”深叹上天之无望,实指回归朝廷之无期。后两句写泛舟湖上饮酒之乐。“且就”暗写洞庭月色之美,“赊”字将自然人格化,想像奇特,用词独道,于雄豪中包含着凄戚,旷达中流露出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