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Attractive——情与爱的科学小秘密 第四节 女生,真的比男生更柔弱吗?

在谈论男女性格时,有个最普遍的概括,就是男生刚强,女生柔弱。莎士比亚直言不讳:“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Frailty,thy name is woman!)究竟是因为男性天生勇敢,女性天生温柔,还是因为我们先相信了这一点,于是才鼓励男生勇敢,要求女生温柔?换句话说,当父母斥责孩子“没个男孩/女孩样”时,到底是因为男孩/女孩就必须得是那个样子,还是因为他们一直这么说,所以男孩/女孩最后就变成那个样子呢?

要说清这里面的先后关系,先来看一个有关“粉红色”的研究。

在美国的医院,人们给男婴准备的衣服是浅蓝色,而女婴的衣服则是粉红色。一项有48个1岁内的婴儿参与的实验发现,有75%的女婴穿着为粉红色,79%的男婴穿着为蓝色。可见,这种颜色划分,从一出生就被决定,且一直延续到成年。

但是,为什么我们都会认为粉红色就是属于女生的颜色?

关于这个说法,最早的一项研究是在1893年。在该研究中,孩童及成人被要求观看不同颜色,并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当时人们就发现,年轻女性比较偏好红色系。因此,后来很多玩具制造商振振有词地宣称,有关性别的刻板印象并不是他们造成的。之所以女生的玩具大都是粉红色,男生的玩具大都是浅蓝色,只是顺应了男女两性的天然喜好而已。但是也有人指出当年的研究不够严谨,因为它只是揭示了一个既成事实,却没有进一步解释不同性别对于颜色的偏好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后天存在这个区别是不假,但是这个区别本身,到底是后天形成的,还是先天就有的,实验并没有给出答案。

于是,在2007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科学家赫尔伯特(Anya Hurlburt)进行了另一项实验,推测女性之所以更偏好红色系,也许跟她们在原始时代负责采集的习性有关。当女性在丛林中采集浆果时,视觉上对于红色的敏感,有助其在一堆尚未成熟的绿色果实中发现已经发红的成熟水果。这项“女孩偏好粉红的科学证据”当年被媒体大肆报道。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女孩子真的天生就与粉色挂钩吗?毕竟,先有结论然后再去寻找证据,是怎样都能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的。如果说,女性在采集时喜欢红色的浆果,所以天然就比较喜欢红色系,那么男性在打猎的时候喜欢看到猎物见血,不也可以解释成男人才比较喜欢红色?

这还真不是抬杠。要知道,粉色真的曾和男子汉气概联系在一起,它被认为是冲淡的红色,是同力量关联的颜色。直到1914年,美国报纸《星期日前哨》(The Sunday Sentinel )还在建议妈妈们“给男孩用粉红色,给女孩用蓝色,以遵从习俗”。直到“二战”后,美国等国家才开始转而给女孩用粉色,给男孩用蓝色。而在1918年,商业杂志《恩肖的幼儿部》(Earnshaw’s Infants’ Department )更是详细论证:“粉色更适合男孩,因为粉色是一个强烈而果敢的颜色;相比而言,蓝色比较沉稳优雅,更适合女孩。”而且,粉色是从红色中延伸出来的颜色,传统上很多国家的军服都是红色的(由于伪装的需要改成绿色是19世纪末的事),在感官上一下子就能让人联想到男孩。而蓝色宁静沉稳,像天空和海洋,圣母马利亚的袍子也是蓝颜色的,所以那时的人认为,蓝色才更适合女孩。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像这类关于色彩偏好的研究,其实都有一个盲点,那就是他们实验的对象——一律都是超过3岁的孩童及成人。要知道,孩童在3岁后,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而他们的偏好已经被父母和朋友等亲近的人深深影响了。这个时候的研究,又怎能揭示出男女天然的性别差异呢?

为了研究两性对于颜色的真实偏好,英国的心理学教授梅利莎·海因斯(Melissa Hines)就特别对120名1~2岁的婴儿进行了颜色测试。结果惊讶地发现,这些被试婴儿对于颜色的偏好,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男婴还是女婴都偏好粉红色,原因很简单——与他们母亲的皮肤最接近的颜色。而无论男女,只要是成人,基本上都会对干净的浅蓝色系产生好感,因为那会唤起他们脑中对于“清澈的水”“万里无云的晴空”之类事物的美好想象。反之,不管是什么性别,成人通常都会讨厌黄褐色,因为那会勾起他们对于粪便及呕吐物这类不愉快事物的回忆。

所以说,我们对于颜色的偏好,在先天上是不分性别的

那么,区别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海因斯发现,在对玩具种类的偏好上,男生和女生从小就呈现出了差异。12个月大的男孩,偏好汽车或球,女孩子则偏好洋娃娃之类的玩具。更有趣的是,动物实验也显示出同样的规律,比如印度恒河一带的公猕猴喜欢玩球和玩具车,母猴则会被洋娃娃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