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Attractive——情与爱的科学小秘密 第二节 女生,真的比男生更唠叨吗?

黄易的《寻秦记》堪称“穿越种马文”的鼻祖,但它至少说对了一件事:对异性的理解力,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魅力。 小说主角项少龙是穿越到战国的现代人,他之所以大受女性欢迎,除了知识和能力上的优势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比当时的男性更理解女性。也就是说,他懂得尊重女性。单是这一点,就大大领先于同时代人的见识。由此可见,在“理解异性”这一点上开了挂,不必成为“高帅富”,也能提升魅力值。

然而两性关系最大的问题正在这里。不管男生女生,往往都会对异性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刻板印象,以至于你眼中的“男人味”,变成对方眼中的“直男癌”,你心中的“女性魅力”,恰是对方心中的“矫揉造作”。随着阅历的增长,很多人发现,年轻时觉得最拉风炫酷的爱情桥段,原来满不是那么回事。两人长期相处,能避免误解,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所以,要有异性缘,首先得避开有关两性的一些常见误区。正确的理解,才是提升吸引力的正解。

首要的一个误区是:女人天生就比男人唠叨。

中国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西方俗话说:两个女人等于一千只鸭子。

女人话多,似乎是古今中外的共识。心理学家布列兹丁(Louann Brizendine)曾经统计,女性平均一天要说两万个词,男性只有区区七千个。当丈夫用完自己的配额下班回家,妻子还有一万三千个词没说呢,能不唠叨吗?

且慢,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说女人话多的,通常是什么人?男人。

什么样的人可以嫌别人话多?地位比较高的人。

同样讲半个小时,在员工就叫“没重点”,在领导就叫“深入透彻”。话多话少,绝对值只是一方面,更多的主观感受其实是相对于“话语权”而言的。话语权较低的一方,才有“话多”的问题。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就经常反用这个原则,用大段毫无意义的台词来彰显权力感——被枪指着脑袋的人,绝不会觉得对方“啰唆”。

学者芭芭拉与吉恩·埃金斯(Barbara and Gene Eakins)拍摄了几所大学教职员会议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录像发现,几乎所有男士发言的频率都比女士高,毫无例外,每位男士的说话时间都比女士长。根据记录,男性每次说话,长达10~17秒;而女性的发言,长度却只在3~10秒。说话时间最长的女性,讲的都没有说话时间最短的男性多。美国东北大学的戴维·拉泽(David Lazer)跟他的同事用微型记录装置研究了133位志愿者的交谈。这些人被分到两种环境:一种是随意聊天的环境;另一种则是有主题的讨论,也就是“任务驱动型”交谈。结果,在随意聊天时,男性和女性的谈话意愿相当;在任务驱动的合作性环境中,当群体人数较少时,女性胜出;人数超过6人时,男性说话更多。美国杨百翰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几乎在任何专业场合,男性都会占用或分到更多发言时间。女性则会对自己的话语进行自我审查和编辑,会为说话太直率感到抱歉。但男性则毫无这方面的顾虑,甚至在没有被问到的情况下也会咄咄逼人,甚至还会跟意见不同的人展开辩论。

简言之:人越多,场合越正式,男性就越爱讲话。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男女两性对于“说话”的理解不同。

对大多数男性而言,言语对话就像一场竞争,借由说话,可以展现个人的独立性,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的重点是表现自己“不一样”,比如男性喜欢说“我告诉你啊”“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之类的话。而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语言不是用来竞争,而是用来沟通的。所以,她们的重点在于维系彼此关系,展现彼此的相似性。比如女性喜欢用“没错”“对呀”“我也这么觉得”之类的话,顺着对方的话题讲下去。所以,男人在公众场合话多,女人却在私密场合话多。就好像平常在家中,母亲可能话多;一来了客人,父亲就喜欢高谈阔论、把酒言欢。进一步来说,男生跟女生聊天的模式也很不一样,女生是“重叠型谈话” ,男生则是“交替型谈话” 。当一群女生说话时,话题往往是共享的,她们说话的模式是大家一起说;而当一群男生聊天时,他们的话题往往是专享的——你说就是你说,我说就是我说,谈话必须交替进行,不能掺和。

假设现在有A、B、C三个女生一起谈论她们的国庆假期。她们的谈话一般会是这样子的:

A:“我跟你们说,我上周去马来西亚玩,那里的海滩好漂亮哦。”

B:“哇,真好,我今年夏天到现在都还没去过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