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拥有自律的人生? 第四节 为什么“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是个大谎言?

你有没有想过,健身房为什么有那么多镜子?有人可能会说:为了让人自拍呗。好,那健身时,你为什么喜欢自拍?健自己的身,为什么要拍给别人看?或者说,为什么要从别人的视角来看自己呢?这就涉及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问题。事实上,健身房的镜子,就是为了让你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 。前面说过,很多人所谓的自律,其实都是他律。虽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找到你的内在驱动力,使自律行为出自你真实的渴望,然而这毕竟只是理想,如果退而求其次,只能从他律着手去培养自律,那你就需要找到专属于你的“关键他人”。

先看一个案例。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带着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从1年级至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一项所谓的“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在经过一番煞有介事的测评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潜力和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求知欲强,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罗森塔尔真的有先见之明,能成功找出那些最聪明的学生吗?

完全不是。

事实上,这是一个“局中局”,它真正的目的,不是要验证这种儿童潜力测试的准确性,而是想要证明他人的期望是否会对被期望者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份被要求保密的名单,其实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过心理学家的“权威性谎言”暗示教师,并随之将这种暗示传递给学生。尽管保密措施做得很好,但是教师毕竟是知道哪些学生在名单上的,所以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言语等途径,将饱含的期望传递给那些学生。而那些被随机选择的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暗示后,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地学习,越来越优秀。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它意味着:权威的期待会带给我们强烈的影响,如果一些对你重要的人对你抱有强烈的期待,那么这份期待就会奏效。而这正是所谓“关键他人”的意义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从别人的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要评判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我们会习惯性在周围找一些重要的人,用他们的标准来给自己打分,或者根据他们的反馈来决定一件事应该坚持还是放弃。一个小学生,数学考了80分,好还是不好呢?你可能会说,看平均分啊!比平均分高就是考得好,比它低就是考得不好呗。可是,回想一下你小时候的经历,比班上平均分高的孩子,回到家,一定能得到父母的赞许吗?完全不会。甚至那些总考第一的孩子,在家里面临的压力反而最大,因为父母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孩子来说,分数意味着什么,完全由他们的“关键他人”决定。成年人可以笑着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但是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当“关键他人”只可能是父母的时候,“你妈觉得你冷”,那就真的是冷的唯一标准。而即使是对成年人来说,我们通常也并未能摆脱“关键他人”,只不过对象和小时候不一样罢了。比如在青春叛逆期,父母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可是小伙伴们鄙视你的衣着打扮,却会让你度日如年;又比如当一个人已经事业有成时,通常不会在意流言蜚语,但却特别不能忍受信任的人的背叛。真正能不被他人左右,永远对自己有中立客观的评判,是值得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不现实。

所以,对于自律来说,我们需要在两方面找到自己的“关键他人”

第一,是帮助我们建立自信的“关键他人” 。跟很多人想的不同,能持续起作用的自律心态并不是源于自我否定,而是源于自我肯定。也就是说,自律的基本逻辑,不是“我太差,所以我要变好”,而是“我这么好,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后一种心态,古人称之为“狂狷”,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就是说,因为自视甚高,所以给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现代人有一个更接地气的说法——自恋。自恋并不一定是坏事。它提供了一个解释世界的正面模型:所有好的状态,都是应该保持的;所有坏的状态,都是可以改变的。这种自我效能感,即使本身毫无来由,却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要提升外在形象,首先就需要寻找善意的眼光,要找到那些能够使你增强自信的“关键他人”。这并不是给你灌迷魂汤,让你觉得现在还不错,而是给你一个正向的视角,让你始终相信现在的不足是可以解决的。同样是胖,有些人会说你“肥得像猪”,有些人则会觉得“很有曲线”。很明显,前者是恶意的,后者是善意的。而后者的善意,又不是那种“我就喜欢胖的”,或“不管你多胖我都会爱你”的放弃,而是属于“你有你的特点,在我眼里这就是你的优点”的正向视角。生活中你也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善于鼓励他人,因为他们能将客观“特点”正向解读成主观上的“优点”。明明是腿粗屁股大,却解读成“腰臀比例好”“肌肉比例大证明基础代谢高,利于减肥”。事实证明,这样的正向激励能避免沮丧和紧张带来的暴食冲动,既是更健康的,也是更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