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Be Smart——读书越多就越聪明吗? 第四节 你能分清原因和结果吗?

这个标题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服气,原因和结果,这是小孩子都能分清的啊!天上下雨地下湿,当然下雨是原因,地湿是结果啦,难道还能反过来?!

可是你再想想,真的不能反过来吗?如果一开始地上没有水,天上的雨又是哪里来的?古人只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现代人却知道大气层里存在水汽的循环,天上下雨和地表水蒸发,这就是“互为因果 ”或者“对立成因 ”的关系。

当然,并非所有原因和结果都是双向的,比如太阳把石头晒热了,就不能反过来说石头变热会对太阳产生什么影响。但以上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很多乍看毫无疑义是原因的东西,其实很有可能从某种意义上同时也是结果。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也可以反过来说“胆大艺更高”,这就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曾有人研究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说,每天清晨会给伴侣一个吻的人,收入会比没有这种亲密表现的人高出20%~30%,不仅如此,他们的平均寿命也会多五年,遭遇车祸和患上职业病的可能性也更低。然而,你冷静下来想想,早上一个吻,固然能增进夫妻感情,改善精神面貌,进而间接地有助于事业发展,可是说到提高收入、延年益寿,这也太夸张了吧?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收入较高的家庭,本来就比较容易有闲有钱维护亲密关系,本来就更有条件远离职业病和车祸这样的不幸?这个反过来的因果关系,反倒是更符合常识。

再举个例子,经常有社会新闻说,年轻人因为失恋之类的小事就自寻短见。很多人因此感慨说,这是因为年轻人个性冲动,遇到情感挫折很容易想不开,等年纪大一点儿就好了,你什么时候看见老年人为了谈个恋爱寻死觅活的?这个说法,当然很有道理。时间和历练的确会让一个人性格更成熟,遇事更沉稳。但是你再想想,除了因为“年纪大,所以变沉稳”是结果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比如说,个性太冲动的人,年轻时但凡遇到点儿破事,都会拼个鱼死网破、不死不休,这种人活到年纪比较大的可能性,是不是会相对较小?再比如,个性沉稳的人,在年轻时通常都不太显眼,反倒是越老越显出这种气质的可贵,所以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大都风格沉稳,而引起关注的年轻人,则大都个性比较张扬。

所以你看,这里存在两个因果性的方向。前一种解释,“年纪大”是原因,“个性沉稳”是结果;后一种解释,“个性沉稳”是原因,“(活到)年纪大”,或者说“成为你所关注的年纪大的人”则是结果。两种解释都具有合理性,而人们往往会忽略后者,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的重灾区,就是网络上经常会看到的、各种号称来自“权威研究”的生活指南,这也是很多标题党吸人眼球的路数。比如说,有一则曾经流传很广的帖子,叫作《揭秘长寿十大要素》,其中一条就写着,“晚育”能延年益寿。

理由听起来很过硬。说在新英格兰地区有一项针对百岁老人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女性是自然怀孕,而且是在40岁之后才生孩子,那么她比普通的女性活到百岁的可能性会高出4倍。可是你反过来想,那些女性之所以长寿,真的是“因为”她们在40岁之后才生孩子吗?原因很可能刚好相反:女性的晚婚晚育,和学历、收入、社会地位、身体健康都是正相关的。别的不说,单说40多岁还能怀孕生子,那她的身体,应该本来就很好才对吧?所以,才不是什么在40多岁怀孕的女性会更容易活到百岁,更合理的说法应该是,学历、收入、社会地位都高,而且身体健康,本来就能活到百岁的女性,才会更多地在40多岁的年纪才生孩子啊!

以上这种陷阱,就是一个典型“因果倒置 ”的谬误。简单来讲,就是对于两个相互关联的现象,错误地把它们之间的原因与结果给弄颠倒了 。明白了这个概念,你再去看网络上的很多信息,特别是那些披着科技外衣的热门帖,就能知道其中的问题在哪里了。比如有一则新闻,标题是“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体罚可能影响孩子智商”,说的是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针对806名2岁至4岁儿童,以及704名5岁至9岁儿童,进行了四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前一个年龄组中未遭体罚过的儿童,智商平均得分比经常挨打者高5分;而后一组中,这一差距为2.8分。研究人员因此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打不得。

像这类的新闻,乍听之下很有道理,结论也符合常识,所以一般人听了,很容易相信。但是当你懂了“对立成因”和“因果倒置”的道理之后,就要再仔细想想,之所以有这个结论,究竟是因为打小孩会比较容易让他变笨,还是因为笨小孩会比较容易挨打呢?如果没有排除后一种可能性,研究人员又怎么能说他们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呢?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打小孩是对的,而是提醒大家,不管结论多么显而易见,也要对推理的过程心存警惕,小心弄错了因果关系。特别是在这个似是而非的信息满天飞、到处充斥着什么“英国研究”“美国专家”的时代,我们实在有必要学会一套推理技巧,好让自己不至于轻易地被那些断章取义的热门帖给带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