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把火烧了自家茶园 (第6/15页)

待到进了号舍发下考题,诗题扣的是个“迟”字,这郝秀才触了情肠,一首诗作的是《老女出嫁》,诗云:“行年三十九,出嫁不胜羞。照镜纹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君好逑。”

他的卷子在房官那里本已黜落,偏那年阅卷的学政张大人也是个诙谐人,见郝秀才的八股虽然做得差强人意,诗却是自嘲自讽有真意,就提了上来,放在一榜的最末。

郝秀才中举变成了郝举人,他不谢学政大人,不谢自己的卷子,却偏咬定是沾了古平原的光,乡试之后连着请古平原吃饭喝酒,古平原也喜他为人爽快,不似文人虚伪,两人年纪差了20多岁,却就此成了莫逆之交。只是他那首诗传了出去,听到的无不掩嘴而笑,送了他一个外号“老风流”。

当年古平原赴京文试在安徽会馆里还见过他,这一晃儿6年多没见面了。郝老爷将古平原迎进城来,先就问道:“老弟,你不是被发配关外了吗,这想是被放回来了,真是可喜可贺。”

古平原含含糊糊地一点头,郝老爷忽地脸色一变,说道:“见到你,我突然想起一事,来,随我到一旁去说。”

“那可不成。”古平原心急如焚,哪有心思与他叙旧,便把自己来到镇上的原因说了。

“哦,那好,你先去办正经事,我呢,眼下在徽州府的知府衙门当个闲差,左右这几日也不走,转天去寻你说话。”

古平原在马上一拱手,两人匆匆而别。

背井离乡的难民一多,镇上的病人着实不少,大夫却只有一位,分身乏术无法前往古家村,问问白老师的病情,知道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便开了剂内服外敷的方子叫古平原自己去抓药。

古平原马不停蹄到钱庄兑开银票,抓好了药,依旧匆忙回转古家村。

这服药倒是对症,只是老师年老体虚,又延误了数日,所以用了药依旧是时好时坏,烧虽退了,神智始终不清。

这中间古家村的人都知道古平原回来了,算是村里不幸中的一件幸事。古平原人很大方,感激族人这几年照顾老母幼弟,见村里遭了这一场大灾,好多家已在为衣食发愁,便将身上那张买药兑开的银票拿出来,一半交由族里买米买面,虽然僧多粥少,可也帮村民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就这样过了10多天,古平原日日在老师身边守护,人也累得瘦了一大圈。这一日,他正在木棚外煎药,古平文气喘吁吁地跑了来。

“大哥,族长要你去呢。”

“什么事?”

“听说是藩司衙门派人来村里巡视灾情准备赈济,族里几位长辈都在陪着,不知为什么也让大哥去。”

古平原皱皱眉头,他是逃人身份,眼下虽无人知晓,可他却不愿与官府的人打交道,但既是族长有命,也不能不去,交代弟弟几句,便向山下走。

古家村现下是一片瓦砾,只有村头的土地庙因为与民宅距离较远,安然无事地躲了一劫,几位村中耆老便在庙里与一位七品顶戴的官儿相坐而谈。见古平原进来,族长忙介绍说:“乔大人,这边是小老儿说的古平原了。”

外面眼光刺眼,古平原乍一进来看不分明,定睛一瞧后差点失声叫出来。

这乔大人正是半月前刚刚分手的乔鹤年!

就在他怔神的时候,乔鹤年已是抢先开口了。“古平原,本官此次特奉布政使大人之命,到歙县各乡巡视灾情,一进村就听闻你急公好义,仗义疏财,古家村才没有饿死一人,这功劳不可谓不大。”

古平原机智极了,一听乔鹤年的口气是要装作素不相识,便连忙跪倒答话:“大人言重了,草民也读过几日圣人书,知道‘报本返始’的道理,生于斯长于斯,怎能忍见乡亲们受苦而不伸援手。”

他这一跪,乔鹤年才有些发窘,好在边上一人搭了话。

“大人,古平原是我的知交,当年乡试高中第三,是有名的神童才子。”古平原这才发觉,郝老爷竟也在座。

“哦?”乔鹤年却不知此事,真正诧异万分,“既如此,那便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如何自称草民?”

“嗨,大人有所不知。”郝老爷将当年的那段往事解说了一遍。

古平原见村中耆老俱在,心想这正是个解释的机会,不然连日来总有人问自己为何刑期未满便已返回,真要是惹得人动了疑心,告到官府去可就麻烦了。他于是接着郝老爷的话道:“本来10年刑期未满,却正遇上先帝爷驾崩,新皇继位施恩,泽被万方,连我这罪余之人也得沾雨露,被提前释放了回来。”

这可不是他信口胡编,事实上就在他逃进关的半个月后,朝廷就发了大赦的旨意,像古平原这样的罪名都在赦免之列。这也真是阴差阳错,古平原要早知道有这么一道旨意,何必冒死逃进关里,如今不但不能被赦免,而且还罪加一等。万幸的是,这些日子他一打听,关外军营并未行文抓捕,看起来是营官们为了免受看管不严之罪,沆瀣一气将此事掩盖过去了。也就是说,只要没人举发,自己在关内是虽险实安,只是要时时留神别往枪口上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