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研究感染(第4/7页)

庄恕坐在杨帆桌前,铺开林皓的病历:“林皓的菌培养出来了,但在实验室的药敏试验所示,林皓感染的E COLI多重耐药菌株确实对几种抗生素都不敏感。这就说明,不见得仅仅是因为他体质差,而是他感染的菌株,很有可能跟其他人的有所区别。”

“这个患者之前有长期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历史,对抗生素不那么敏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怀疑他的感染,同其他患者的感染不是一回事。他感染的是一种顽固的新型耐药菌株。只是两者恰好发生在同一时间,误导了我们的判断。”庄恕蹙眉道。

杨帆略感不解地看着他:“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患者已经去世了,你还想做什么?”

“我想做更高精度的菌株分析。”庄恕的回答让杨帆一愣。

庄恕郑重地说:“杨院长,我能否申请把标本送到美国加州微生物中心,做一次全面分析呢。资金上,我个人来解决。我想知道,到底是菌株亚型有变化,还是我在处置上确有不当之处。”

杨帆淡淡地道:“你对这个患者,额外上心啊。”

“我对每一个死亡患者都额外上心。”庄恕坦然地说。

杨帆一笑:“说得对,医学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成长的科学,从失败里学的永远比从成功中学的更多。”

庄恕也一笑:“是的,中国和美国的老师都是这么说的,所以我希望尽可能地找到原因。”

“也好。不过送到美国去做分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核,中国的伦理委员会,美国的IRB,这些都通过审核,才能够成行,不是我同意就可以的。”杨帆点点头。

“我知道,光中间要签的字,恐怕就要排到明年。”庄恕表示明白。

杨帆继续说道:“是啊,尤其最近救灾还在收尾,有一堆的报告要做、总结要交,日常患者流量又上来了,我们没有这个精力吧?要做的话,忙过这段时间再说?”

庄恕沉吟了一下,笑笑:“也好,耽误您了。”他说罢,转身走出杨帆办公室。杨帆看着他出去,神色颇为不安。

陆晨曦按陈绍聪说的一一看过了病人,自己搅着米稀走进休息室,恰好碰到杨羽走进来接水,问:“你早晨就吃这个啊?”

“米稀当早饭挺好的。”陆晨曦喝一口。

杨羽拿起边上的包装看:“我也给陈绍聪买点。他天天不吃早饭,胃非坏了不可。”听她说起陈绍聪,陆晨曦苦恼地道:“他不都到钟老师家道歉了吗,乔姨跟他说了半天,到最后都快成了乔姨劝他想开点儿了,他怎么还这样?”

“说的是啊,我现在觉得,要是那天乔姨骂他一顿,打他两下,说不定他心里还能好受点儿。他老这么憋着,心思越来越重,更过不去了。”杨羽也是叹气。

陆晨曦竖起眉毛道:“行啊,你要是没意见,我来打!我绝对让他长记性!”

杨羽又赶紧护着男朋友:“算了吧,你一出手我还得把他送骨科去。”

“自从他跟了你啊,我是打不得骂不得,狠话都不敢说了,你就看着他这么蔫下去啊?”陆晨曦继续喝自己的米稀,发愁地问。

杨羽看她一眼:“蔫儿的又不止他一个,我看老庄最近也蔫儿了。”

陆晨曦立刻道:“打住啊,说你们的事儿呢,瞎联系什么啊。”

“我知道了,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行,你不说我也不问了。”杨羽抽出一袋米稀,“我尝尝啊。”转身走了。

庄恕走后,杨帆自己坐在办公室想了半天,还是起身走到微生物培养研究室,进门和一位正在试验台上用显微镜观察玻片的试验员打招呼:“老李。”

老李抬起头:“哟,杨院长,你怎么有空来?”

杨帆摆摆手:“考察期没过,‘代理’不能省啊!”

老李笑了:“还是那么谨慎!对我们辅助科室,有什么吩咐啊?”

“哪有什么吩咐,请教专家,前两天送来的一个死者的耐药菌感染分析,你们开始做了吗?”他凑过去,“这个死者情况有点复杂,上面都很关心,我是想来先看看什么状况。”

“哪个死者?”老李问。杨帆回答:“名字叫林皓,六十五岁,胸外伤,术后感染耐药菌,发生多衰抢救无效去世。”

“哦,那个已经送走了。”老李说道。

杨帆吃了一惊:“送走了,送美国?”老李有点莫名:“北京啊。”杨帆一愣,重复一遍:“北京?”这时庄恕和另一个研究员一起从里间走出来。

庄恕招呼他:“杨院长,您也来了。”杨帆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在这儿?”

庄恕走过来道:“林皓的标本我本想送到美国去,但您说得对,程序太烦琐,我就来请教孙主任。孙主任说,目前北京疾病控制中心正在和加州微生物中心合作,资源共享,我就直接把标本送北京了。孙主任今天约我过来,是把林皓从发病到死亡的过程,探讨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