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李金斗

《武松打虎》

说起李金斗的艺术便离不开《武松打虎》,一提这段《武松打虎》也就离不开我,是这段相声把我和他紧紧地连在一起。我们深厚的友谊也从这次合作走到一个新的高峰。

在他接我的本子《武松打虎》之前,我们的私人关系很好。我和李金斗很早就认识,1968年我在战友文工团时,那年他18岁,他和相声演员殷培田到战友文工团办事,我们俩就相识了。

我初到团里的那几年,说实话他一直没有从我手里拿到理想的本子。一个相声演员没有好本子是一个很头疼的事。还好后来他时来运转,得到了他一生最得意的相声段子《武松打虎》。

说到武松打虎这里面也有个故事。那时候不叫《武松打虎》,我起了几个不成熟的名字,像什么《武松的故事》等等。同时还写了一个叫《黑白分明》的子母哏的活儿。子母哏就是甲乙互相捧逗。

有一个礼拜天,李金斗拎了一瓶上好葡萄酒来看我,我说:“兄弟有事吗?”他说:“哥,没事,想跟您说说话。”哥俩聊天必然说到相声,他说:“您在家写什么呢?”正好,《黑白分明》那个本子在桌上呢,我说:“你看这不有一个吗?”李金斗看看说:“不错,给我吧。”我说:“你拿走吧。”然后李金斗又说:“你还写什么呢?”我说:“还有一段《武松的故事》。”李金斗看了说:“这个也不错,我也想要。”我说:“我写这个遇到了一点困难,我不太懂京剧。”李金斗立马说:“陈涌泉老师懂啊!”于是他就把这个本子拿走了。

按理说我写得比较好的作品应该是团里分配的,但因为李金斗的年龄及在社会上的影响,他拿走后,团里不好反驳他。

李金斗来之前,付振江曾来我家玩,看到过这个本子。付老师是安徽省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他看后就和我商量,说:“你帮哥一把,你把这个段子给我,我能凭着这个段子到北京曲艺团。”我想了一下,我写的给你,团里同意吗?不可能啊!因为作为团里的作者,曲艺团给我开支我怎么能把好段子给他呢?所以我就婉言谢绝了,付振江只好作罢。实践证明这个段子给了李金斗是对的。李金斗说了《武松打虎》之后大火,也有人来找我,说能不能给他们也写一段。还有特铁的老师带着徒弟来,让我也给他们写一个火活儿,他们也能火起来。

可我觉得李金斗不说我的《武松打虎》也能火。道理是当时李金斗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只有东风,演员没有基础也不行,两个因素必须齐备。

我和李金斗的关系非常好,李金斗到现在都感谢我,说:“哥,您给我写的这段《武松打虎》,我火了。”我却认为没有演员就没有作者。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演员在这个平台上叫好不叫好那就要看演员的了。

李金斗为了说好这段相声下了好大的功夫。亲自到京剧艺术家李万春老师家请教,这一去就是三四趟。让李万春老师一点一点给他指导。除了李万春老师外,李金斗还得到了京剧界其他老师的帮助。他在舞台上要表演许多人物,这些人物都要采用戏剧表演手段来完成,最精彩的是他表演的酒保、县官,惟妙惟肖,滑稽、可爱,令人捧腹,不但让外行看着可笑,也让内行称赞不已。

所以一个好段子不下功夫是肯定不行的,我在写这个段子时,从有创意到写好用了两年的时间。李金斗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武松打虎》也成为我们哥俩事业的里程碑。这是李金斗相声艺术的最高水平。我的相声作品中,无论是之前的还是之后的也都没有超过《武松打虎》的。一个人能有段相声被人记住,说明我们这一辈子已经被人认可,我很满足,辛苦没有白费。

其实1986年的第一次相声大赛,我们压力都很大。《武松打虎》能不能得奖我们都没谱。之前行家们都预测说可能要得一等奖,可是比赛瞬息万变,谁也不敢打这个保票。

从当时的演出效果看,争夺一等奖的有两个作品,一个是《武松打虎》,一个是《包公传奇》,两个效果都非常好。因为这两对演员都演得好。最后还是《武松打虎》胜出。

198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首届相声电视大赛。那时候频道不多,所以影响非常大,收视率不亚于春晚。颁奖的时候我没有上台,尽管没有上台领奖,但是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央视给的奖品是电视机,一等奖是18寸的,二等奖是14寸的。因为我的两个作品都得了奖,那天我抱回两台电视机,收获颇丰。李金斗更是风光。一个演员在全国观众面前露了脸,光宗耀祖,喜悦之情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