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救将军孙遇隐遁,更姓名琴燕归家(第5/6页)

孙遇夫人尚在寺中寄居,见光波翼到来大喜,忙询问孙遇近况如何。光波翼便将孙遇的话转述一番,那孙夫人听罢呆立半晌,忽哂然一笑,说道:“好,好,好!瓜熟蒂落矣!”不久便落发为尼,后来移驻一座无名小庵,一生念佛不辍,寿七十而终,批袈裟端坐念佛而逝。

却说那孙遇究竟去了何处?

原来孙遇见驾那日,乃是被僖宗赐封为翰林待诏。僖宗赏赐给孙遇许多礼物,又赐宴与之共进午膳。

席间,僖宗似乎不经意提起李义南通寇谋反之事,并询问孙遇看法,孙遇暗吃一惊,心知僖宗是在试探自己,故而便顺着僖宗之意,说了些“李义南不该忘恩负义,辜负圣恩”等话。僖宗大喜,大赞孙遇识体明义,德才兼备,忠心报君。

待救出李义南,孙遇已然想到自己或因李义南之事受到牵连,故而托石琅玕带话,已是吩咐了后事。送走石琅玕诸人以后,孙遇静坐半晌,心中想起老院工冯远山为自己卜的那一卦,劝自己放弃名利,方可平安。那卦中又说“东北丧朋”,让自己向东北方去,虽然会与故人隔绝,却会得君子之报。妙契禅师也曾送自己《鹦鹉》一诗,劝自己莫要被富贵的牢笼关锁,诗中有“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之句,分明是劝自己遁隐之意。妙契禅师又送自己《寒山道》一诗,中有“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句,那时在冯远海的船上幡然醒悟,又经数年历练,如今自心已似禅师之心,想必再见禅师的时机也已成熟了吧。

思量清楚,孙遇便收拾了行装出城,一路向东北行去,想去再觅那无心禅寺,从此追随妙契禅师,一心修道,再不问世事。谁知刚入剑州境内,却被一位年轻僧人拦住。孙遇下马,大吃一惊,见那僧人不是别个,正是妙契禅师的侍者——沙弥悟真。

悟真施礼道:“师父命我在此恭候师兄久矣。”

孙遇大喜,忙回礼问道:“师父现在何处?”

悟真道:“师父在五台山金刚洞。”随即引领孙遇而去。

回到清凉斋,光波翼向众人说了情形,石琅玕道:“孙先生非是凡人,我以通心术观察他时便已知晓,想必他是隐入山林去了。”

光波翼点点头道:“可惜不知日后能否再见到他。”

南山道:“如今天下这么乱,归隐倒是好事哩。”

石琅玕道:“秦山会战之后,诸道折损极大,不过东、西两道的长老尚在,坚地长老却已过世,南道众多高手也在大战中殉身,如今只有烟五耕在率众。归凤兄可否想过要回幽兰谷去,重整瞻部道旗鼓?”

光波翼道:“光波翼何德何能,如何能够担起如此大任?”

石琅玕道:“归凤兄此言差矣,坚地长老已将全部忍术悉数传与归凤兄,如今归凤兄又得了凤舞术的传承,将来忍术修为必无人可望项背,非但南瞻部道有待归凤兄整饬,连同北俱卢道也待归凤兄收复啊。”

南山插道:“如今哥哥只想着复仇,哪有心思理会那些个?”

蓂荚道:“如今目焱已修成了目离术,复仇也不能急于一时。”

光波翼点头道:“当务之急,还是先将凤舞术修成,其他都是后话。”

石琅玕道:“我听说朝廷最近正在加紧调兵,年后可能便要大举反攻了,到时只怕还要征召三道忍者协助。”

光波翼淡然一笑,问道:“琅玕兄,你觉得四道忍者彼此残杀一番,可有意义?”

石琅玕道:“朝廷命三道忍者攻打秦山,便是为了斩断黄巢的臂膀,如今其目的已达到了。”

光波翼又问:“那琅玕兄认为最终是朝廷打胜了好,还是黄巢打胜了好?”

石琅玕也笑了笑,回道:“老天知晓。”

光波翼道:“琅玕兄的祖上退隐于市,实乃明智之举啊。”

石琅玕道:“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归凤兄这般想,我看那风长老也与坚地长老一般,是个忠心报国之人。”

南山插口道:“人们也当真奇怪,各自好生过活也便罢了,何必非要弄出个‘国’来?还要争得你死我活地要做这一国之君。”

石琅玕笑道:“说得好!若人人身边都有一位南山这般神仙似的人物,便是给他一国之君,也无人肯换了。”

“又来胡说!”南山“啪”地打了石琅玕肩头一巴掌,说道,“晚上咱们一起吃酒。”

上弦初十夜,半月照半山。

李义南举杯说道:“这一杯,感谢黑绳兄弟与燕儿姑娘收留照顾在下。”

黑绳三也举杯道:“兄长说哪里话?既是朋友,便理当相互照应。再说我与燕儿并未做什么,这些天全仗乐儿姑娘照料兄长,这杯酒应当敬乐儿姑娘才是。”

目思琴也和道:“是啊,李将军蒙难,我与三哥并不知晓,全仗乐儿之力才将将军救出,这杯酒理应敬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