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回老家(第3/7页)

守慧见他们进门,很高兴。都是常客,都很熟悉,因此无须寒暄客套,一个个坐下来品茶。红泥火炉,碧螺春,茶铫子里水烧得“咕噜咕噜”滚,窗外冰铃铛挂得一尺长,可这书房里其暖融融,温暖如春。

金农给守慧带来一幅画,打开,是一幅《兰竹图》。郑板桥笑道:“冬心兄一向擅长梅花,今天怎么画起兰竹来啦?”

金农微笑:“守慧老弟爱兰喜竹,心性与之相谐,老拙便狗尾续貂,步你一下后尘,涂上两笔。”

大家细看,图上还有题诗,当中一句是,“一花与一枝,超拔有清芬”,一致叫好,都觉得是写守慧与罗影的。

郑板桥见画案上笔墨现成,不由技痒,立刻要画。纸铺好,濡笔挥毫,蛇行龙走,泼墨勾勒,左皴右擦,转瞬间,一幅《墨竹图》作成。拈须凝神,并在画幅上方题诗一首: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守慧从这两幅画中,领悟到了金农老先生与板桥兄对他人格精神的赞赏与激励,十分高兴。

守慧要留他们吃饭,赵翼立刻向守慧说明来意,请守慧无论如何赴书院庆贺之宴。守慧沉默不语,心里暗想,本府除了不时给书院大笔捐赠,每月还供膏火银①1一百两,可这个月的却没给呀。而且以后呢?以后还能给得起吗?心里虽这么想着,却被大家拖着去了梅花书院。

梅花书院在左卫街,左边是双忠祠,右边是萧孝子祠,门额上“梅花书院”四个字是康熙南巡时的御笔。穿过门厅入仪门,拾阶而上,首先是一片偌大厅堂,四周廊道环抱。再往里,是一所讲堂,很大,很敞亮,名士硕儒来扬讲学多在这里。讲堂后另有书屋数间,专供士子读书学习。再往后进入一个院落,则是学子们居留安息的宿舍,前前后后共六十多间,间以花木山石,景象明丽安谧,十分清心。

来喝庆贺酒的人很多,除了书院的各位教授、教谕,还请来了袁枚、杭世骏、沈复、吴敬梓、蒋士铨、施驴儿、黄慎、闵贞、李斗等一大帮。大家见了守慧,想到他这段日子痛失爱妾,令兄负案,府上被抄,老父遭难,都过来安慰。守慧本来从家里出来时心情尚可,可此刻经他们一安慰一问候,那一点点好情绪竟悄悄逃离散失,一丝儿不剩。细细注意身边的人,尽管一如既往对他十分亲切,可不知为什么,守慧就是觉得变了,变得陌生了,隔阂了,不是原来那么回事了。因此入席就座,虽也喝酒,也哗笑,但总有些勉强,有些心不在焉。

施驴儿喝到半酣,闹腾着要去踏雪寻梅,席上人逸兴遄飞,积极响应,说今儿在梅花书院喝酒,出门寻访梅仙,回来再搞个梅花诗会,整个聚会由梅始,至梅终,从头至尾便能喷发出一股梅香啦。于是酒一结束,呼啦啦出门。守慧对他们的热火劲暗暗羡慕,但就是提不起精神,懒懒地落在后面。

罗聘一直暗中注意他,此刻走到他身边劝道:“去热闹热闹嘛。”

守慧摇摇头。

罗聘转而又问:“回屋看板桥他们画画?”

守慧说:“我想回去。”

“回去?那我跟你一起回。”

俩人从梅花书院出来。

很冷,虽有太阳,但阳光稀薄如水,西北风刮到脸上像刀片子,街两边靠墙根的地方堆着雪,白一块黑一块。有勾着腰双手抄在袖筒里的人口鼻哈着白气颠颠地跑过去。罗聘说:“等等,我去叫顶轿子。”

这么冷的天守慧从没在外走过,但他说:“罢了,跑跑暖和。”

罗聘想,刚喝过酒,又坐了半天,跑跑确实好,就由着守慧。

走过左卫街,穿过几条巷子,这就上了运司街。罗聘说:“别忙回去,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我有话跟你说。”

守慧问:“什么话?”

罗聘想,这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完的,就回:“你回去也没什么事,到我那边坐一会儿吧。”

守慧想,此刻回去确实一点事没有,去喝喝茶也好,就跟罗聘走了。

弥陀巷不深,走到一半就到了罗聘的家“朱草诗林”。一路走过来,身上都起了火,嘴里呼出的气白花花的,眉毛头发梢上结了一层白霜。罗聘出来也不带钥匙,拍了拍门,一个小童一路搓着手哈着气跑出来开门。罗聘吩咐,快把画室里火盆点上,烧一铫子水,将杭州朋友送的龙井沏上一壶。

院里虽堆着雪,朱栏的清丽,花木的倩影,仍清晰可见。守慧触景生情,眼前不由浮起罗影在世时莳花弄草的影子。

进了画室。火盆点着了,火烧得旺旺的。不一会儿水开了,茶酽酽地沏上,俩人坐下品茶。罗聘见守慧神情黯然,知道物是人非,勾起了守慧对罗影的思念,便劝道:“好了好了,别想了,说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