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胜利的阴影下 6.团结与被遗忘(第2/4页)

丘吉尔自嘲地说,他理解英国人民,其实英国人民最想选的是一个有丘吉尔的工党。整个战争期间,大英帝国领导英国人民抵抗了那么长时间,尤其是在最危急的时刻,整个欧洲大陆都投降或流亡了,美国也还没有参战,苏联不仅没有参战,还跟德国是同盟,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起瓜分过波兰,在那种情况下,全世界只有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在顽强地抵抗着纳粹德国。丘吉尔曾发表过一段可以永载英国史册的伟大演讲:“用我们的血,用我们的汗水,用我们的泪水、辛劳,在沙滩上抵抗敌人,在山岛上抵抗敌人,在乡村抵抗敌人,在城市抵抗敌人。我们要战斗,我们是光荣的英国……”

这样一位带领着大英帝国战胜了法西斯的丘吉尔,就这样黯然下台了,整个胜利的果实,就这样被工党下山摘桃子一般摘走了。美国记者用了一种特别耐人寻味的方式来记录丘吉尔的下台:不感恩戴德,这就是一个强大民族的性格。只有弱小的民族才感恩戴德,弱小的民族才皇恩浩荡;强大民族的逻辑是,你丘吉尔领导英国抵抗纳粹,那是你应该做的,因为你是英国人民选出来的首相,现在战争结束了,我们要平等和自由,要没有等级制度的崭新的英国,我们决不让历史重演,所以你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在喊同一句口号,就是“不要让历史重演”,但这句口号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欧洲,它指的是绝对不能让德国和日本再发动战争了,欧洲一定要团结,再也不能分裂成两大阵营,古往今来,欧洲只要分裂成两大阵营,就一定会爆发大战争。之后,欧洲人民高唱《国际歌》,坚持欧洲要实现英特纳雄耐尔,也就是International,法语念英特纳雄耐尔,也就是团结国际联盟的意思。

但在战后的英国军人的心里,所谓的“不让历史重演”,其实就是他们不想在回到英国之后,再做一个低三下四的底层平民了。他们觉得,战争给了我们平等的机会,给了我们改造自己命运的机会,战败国将被改造成民主的现代国家,战胜国也一样,因为我们千百万人共赴国难,对于国家的未来,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

后来,欧洲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既不是共产党宣言时代、巴黎公社时代的残酷贵族和资产阶级道路,也不是后来的极左道路,而是走了一条由社会党国际引领的道路,既汲取了左派的社会福利、国有等东西,又汲取了资本主义的很多优秀的东西,就是马克思预见到一定会战斗到底的那些东西,总之,是将这两种本来水火不容的东西结合到了一起。如今欧洲执政的基本都是社会党,英国的工党,其实就是社会党,在社会党联盟的引领下,欧洲没有国与国的边界,统一了车牌,统一了货币,有欧洲议会等,英特纳雄耐尔真的在欧洲实现了。

战争在客观上诞生了一些有利的副产品,比如重新勾画了世界地图,让人们有了平等的机会,让殖民地更快地独立了(因为殖民地看到昔日对我们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大老爷们,竟然被小日本打得一塌糊涂,人们心中对帝国主义的敬畏彻底没有了),让欧洲实现了团结,等等。但我从来不倡导战争,因为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毁灭是无法估量的,比如七千万人的生命失去了,无数的人流离失所,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是“胜利的阴影”这个主题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所以,不管这些副产品多么美好,还是不要发生战争。

以上是“胜利的阴影下”的英国,接下来该轮到朝鲜半岛了,我个人觉得,朝鲜半岛真的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地方。

战后的欧洲,为了一点点土地,大家都在拼命地争夺,荷兰、德国、比利时和丹麦为了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争得不可开交,为了半个村子归谁所有而绞尽脑汁;中国爆发了内战,国共相互争夺,苏联要争夺中国东北;东南亚在跟欧洲的殖民者争;只有朝鲜半岛风平浪静,静得有点伤感。

这世界上很少有一块土地像朝鲜半岛这么悲哀,所有的国家都不想要它。苏联连在罗马尼亚都要占一块地,波兰也要占一大半,占了德国的东普鲁士,占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惦记着中国的旅顺和大连,可连贪婪至此的苏联,也不想要朝鲜半岛。

当时,日军不光是从中国撤军,也要从占领了几十年的朝鲜半岛撤军。从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就被日本占领了;1910年之后,朝鲜半岛就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半岛的人民都要学日语,也不许再穿朝鲜的民族服装;到了1945年的时候,天皇发表了投降宣言。当然,天皇说的那种日语不是很容易理解,他用的是一种非常典雅而复杂的日语,我估计连文化水平不高的日本人都不一定听得懂,就有点像中国的文言文吧。但不管怎么说,8月15日这一天,全体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包括朝鲜半岛的人民,都听到了日本天皇发表的投降宣言,听不懂也没关系,肯定有能听懂的给你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