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5.黎元洪的发迹史

不论是从个人的能力还是实力来看,袁世凯都是一个很厉害的妄人,跟袁世凯相比,张勋只是个奇葩。

袁世凯的皇帝之路之所以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过于自信了,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以至于忽略了去把控媒体,也没有完全控制住国会,最终导致了四面楚歌,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张勋先是跟着众人一起劝进袁世凯,因为劝进有功,而被封了个爵位,但张勋并不是袁世凯最宠信的人,袁世凯担任大总统的时候,只封了一位“亲王”,那就是副总统黎元洪,张勋之所以能进北京,主要就是受到黎元洪的邀请。

黎元洪是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的,北洋水师学堂都是由英国的海军军官来教课,所以黎元洪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现在有很多人喜欢为民国的历史翻案,说在甲午海战中,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其实没有逃跑,而是在海战中被击沉的,还说黎元洪是沉船之后自己游泳回来的。事实上是这样的,在甲午海战中,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被编在一役,而且还是一役里唯一的一艘国产军舰,其他的“济远”号、“镇远”号、“定远”号、“经远”号等,都是欧洲产的军舰。当时,“广甲”号只是跟在“济远”号之后的一艘小军舰,结果方伯谦带领的“济远”号率先逃跑了,“广甲”号不知道“济远”号是逃跑了,还以为它是加速前进呢,于是就跟上去了,一路跟到了大连,撞到礁石上沉没了。幸运的是,黎元洪在上船前自己买了一身救生衣,“广甲”号虽然沉没了,但黎元洪游出来了,由此也能看出,黎元洪的性格还是很谨慎的。不过,黎元洪虽然活下来了,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他无处可去,就投奔到了张之洞帐下。

张之洞当时是署理两江总督,权倾长江,坐镇在南京,是中国南方的中流砥柱,号称“北方李鸿章,南方张之洞”,中国如果没有这个人,估计早就变成土耳其了。黎元洪到了张之洞手下能干什么呢?黎元洪毛遂自荐,说自己当过海军,也当过陆军,还懂英文。张之洞刚好在南方办新军,就让黎元洪去当了翻译。实际上在后来的北洋政府里,不论是总理级别的人,还是总统级别的人,真正懂点外语的人只有黎元洪。就这样,黎元洪在张之洞手下从翻译开始做起,他确实非常能干和好学,他的海军知识是跟英国人学的,陆军知识是在日本学习的,也出访过很多次,深得张之洞的赏识。

黎元洪在武汉亲力亲为地办新军,一办就是十几年,所以当时的新军除了北洋六镇以外,最精锐的就是黎元洪在武昌训练的这一支。民间也有人管黎元洪训练的新军叫“南洋军”,因为黎元洪在武昌把新军训练得风生水起,还兴办小军校,这些小军校虽然没有北洋的军校那么正规,但也吸引了从南方过来的大量学生。通过军校,黎元洪在南方各地的新军里都培植出自己的势力,而且他对革命党采取了非常容忍的姿态。当然了,那时候革命党的势力确实是太大了,连清朝都感觉到自己快要不行了。

张学良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过这么一段,民国的时候,肃亲王善耆在天津私邸去世,汪精卫跑去悼念,张学良就问汪精卫,当年你刺杀摄政王的时候,肃亲王不就是审问你的人吗?你怎么现在还跑去给他送葬?汪精卫回答,虽然肃亲王曾经审问过我,但他这个人还是挺好的。当年,他说凌迟我就能凌迟我,说处死我就能处死我,却没有那么做。肃亲王本人没有那么顽固不化,他颇有点洋人思想,在法庭上还跟汪精卫聊了起来,他说,他很理解革命党人,我们清政府确实没把这个国家管理好,但是即便革命党人当了政,也是管理不好这个国家的。等到肃亲王去世的时候,汪精卫也正好失势,不禁觉得肃亲王当年说的话真有前瞻性,如今革命党真的胜利,也办了共和,果然没能把国家办好。

其实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都跟肃亲王一样,黎元洪也是如此,如果他发现自己的部队里出现了革命党,解决方案基本上就是找来谈谈心,礼送出境,所以,革命党人对黎元洪的好感度是很高的。而且在武汉的新军里,除了第八镇的统制之外,黎元洪的级别是最高的,不过那位统制大字不识一个,所有的实权都掌控在黎元洪的手里,他在新军中的地位是众望所归的。在这里,我一定要纠正一个讹传,在很多的历史书里,把黎元洪写成了一个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人,只是因为起义军里的最大官职是一个连长,革命军的领导者都不在,孙中山先生在外国,黄兴同志也不在,实在找不到人了,才把黎元洪从床底下揪出来,把抖成筛糠的黎元洪推上了湖北都督的位置,事实当然不是这样,黎元洪不是草包,他也没有躲到床底下,更没有抖成筛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