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3.唯一的一次全民选举(第3/4页)

当然了,所谓的“全国人民”,其实也只是西方的说法,实际上应该叫“有产者投票权”,投票者虽然来自全国,但是是有门槛限制的,在那个时候,全世界的投票都是有门槛限制的。我们在1912年开始投票选举的时候,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女性都没有选举权。所以,我们也仿照美国和西方,为这次选举设置了四道门槛,其中前两道门槛是有关财产的,我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第一道门槛叫作“当年纳过两块大洋的税的人”,意思就是,你要是想参加投票,你首先得是纳税人,而且两块大洋在那个年代是相当多的,这个门槛一下子就把大部分的人都排除在外了;第二道门槛是,如果你不是纳税人,也不是完全就没有投票权了,假如你有500块银圆的固定资产或不动产,也是可以参与投票的,这道门槛是为了照顾家里没有劳动力、但是有继承遗产的人,这些人虽然没有纳税,但是也算是富二代或公子哥;第三道门槛是拥有小学毕业文凭的人;由于当时中国的新式小学还没有那么普及,所以又加了第四道门槛,那就是拥有相当于小学学历的人。

总之,以上四道门槛,你只要能占上一样,就可以参加投票,这已经比当时西方的投票权要改善很多了。在西方,你要想参加投票,财产绝对是硬性的指标,只要你没有符合规定的财产,你就肯定不能投票,而我们的民初国会,除了财产这一个指标外,还加了一条学历和等同学历的指标。这样一来,全中国一共登记出了四千八百多万的合格选民,当时中国全国一共只有四亿五千万人。“四亿”这个数字还是非常精确的,因为“庚子赔款”就是按照中国的人口数来确定赔款数额的,约每个人赔一两,所以最后赔款额为四亿五千万两。也就是说,参加民初国会选举的选民数,已经达到当时全中国人口的10%,这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办共和和民主的国家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甚至比英国和美国最开始搞全民投票选举时的情况都要好,英国刚开始办立宪选举的时候,符合规定的财产门槛的选民只有不足全国人口的2%,美国也远远不到10%。

10%已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投票了,而且所有竞选者也都是真的在竞选,投票的人也是真的在投票。国民党当然是最强的,在宋教仁的带领下卖命竞选,还有黎元洪领头的共和党,梁启超领导的民主党,这两个党的名字都跟美国一样,还有由大乡绅张謇组织和领导的统一党。张謇绝对是民国时期的一位牛人,他是江苏省首富,同时也是清末的状元。张謇虽然是民间人士,却积极参与共和,清帝退位时的退位诏书就是张謇起草的。以上是参选的主要四个大党,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党派,大家都非常认真地竞选和投票。当然了,过程中难免会混杂一些贿选和桩脚等不良竞争事件,但我要为民初国会说一句公道话,如果是已经办了几十年民主共和的国家,还出现贿选和桩脚事件,那就有点过分了,但对于刚刚开始搞民主共和的国家来说,贿选并非绝对是坏事。因为它至少代表着你的选票是值钱的,这总比选票一文不值要强得多,总比橡皮图章要强得多,因为只有选票本身有价值,才会有人愿意花钱去买。所以不论是贿选,还是桩脚,其实都是代表选票的价值,说明了这次投票选举真正地尊重了人民手中的选票。

有关民初国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发现大部分贿选都属于同一种情况,由大族的族长负责统一卖掉族内的全部选票。中国的乡间基本上都是宗法社会,比如张家屯,里面住的应该大部分是姓张的人家,而这些人都听族内最有威望的元老的话,不论外面的世界搞什么民主,在这些大姓家族占多数的乡间,发言权还是掌握在大姓的族长手中的。所以在民初国会选举的时候,很多大姓的族长就在祠堂里,把全村的人都集合起来,呼吁所有有投票权的人都把票统一起来卖掉,然后将卖来的银两用于修建本村的学堂。在那个没有网络、信息也极度不畅通的年代,村民们其实不太认得那些候选人都是谁,因为既没有什么电视辩论赛,也没有什么竞选广播,不像今天美国大选这样,竞选者到媒体上胡说八道一通,不管能不能拉来选票,至少跟选民混个脸熟。总之,大部分村民也就是得到了一个消息,说自己手里莫名其妙有了一票选举权,你本来就不知道该选谁,刚好这个时候村里最有权威的族长说,有人要买咱们的票,换了钱统一用在村子的建设上,村民们当然一呼百应。所以大量的乡间选票,都通过这样的方式统一卖了出去,尤其是南方的村子,基本都是这么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