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相(第2/8页)

“官人莫走,何不且寻一夜快活。红月楼头牌小凤蝶、小桃仙,今日正得闲。”

那人振臂,厉声道:“不必劳烦!”

“官人若嫌弃,这还有新来雏儿,唤作云儿。官人若愿意,今夜可来招待。”

那人闻言停步,他转回身,心中似有所感。

一日,卢檀率五十余骑兵,护送粮车至军营。装车时,司仓前来禀报,说此次少了五百石粮草。

卢檀不耐烦,只催促早时动身。

司仓道:“营中少粮,士气必损。望将军明察。”

卢檀勃然怒道:“敌寨将破,要那多粮草作甚!”

出城,阴云自天边逼仄而来,左右之人一路各怀心事,默不作声。行约三十里,卢檀见一人一马现于天边,扬鞭奋蹄,直奔车队而来。众人警觉,纷纷拔剑,策马迎截。

离近后,卢檀见那人未着甲胄,便服系一袭大氅,随风而荡。两方同时驻马,不待卢檀问话,那人翻身下鞍,说道:“敌军前来劫粮,请将军速退于东府避敌。”

众人闻言,将信将疑。卢檀打量眼前这人,见他细眉白面,腰身削瘦,不像军旅之人,便问道:“你从何处得知的消息?”

“回将军,小人从敌阵而来。”

“如此说来,你是前来投奔?”

“诚然。小人姓钟名云,愿在将军麾下效力。”

“为何前来投奔?”

“潼关守将与小人有隙,处处刁难。小人素闻将军威名,心有向往,故弃城来降。”

“原来如此。”卢檀闻言冷笑,忽转向左右,喝道,“给我捆起来!”

众人将钟云五花大绑,缚于马背上。扰攘中,钟云喊道:“小人任将军处置,只望将军即刻退守,避过敌锋。”

参军交马附耳,问应对之策。卢檀沉思经久,下令道:“暂且退至东府,以俟不测;若至酉时,敌军不至,砍下此人之头。”

众人得令,指挥车队折道北上。行进中,卢檀转头向钟云道:“如若敌军不至,便叫你生不如死。”

钟云笑道:“小人在潼关时,便闻将军英武,勇冠三军。今日一见,果真气度不凡。如殁于将军刀下,小人死得其所。”

半个时辰后,车队至东府,入城后升起吊桥,闭门拒敌。卢檀登至墙上,向东南远眺,见天际空清,草木皆静,便问身边道:“如今何时?”

旁人答:“申时三刻。”

卢檀抽剑出鞘,说道:“再等五刻,我要看看有无敌军。”

天色由昏转晦,城上一片猎猎之声。卢檀踱步,终不耐烦,命道:“把钟云押上来。”

两名军士将其推上女墙。卢檀见他,便说道:“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

钟云仰视卢檀,目容滞涩,说道:“小人失信于将军,万死难辞其咎。”

卢檀拔出长剑,刃指钟云脖颈。

“如此雕虫小技,还想蒙混过关?不过,看你独入敌营,也算一条好汉,便给你一剑痛快。”

钟云苦笑道:“那多谢将军成全。”

卢檀挥剑而起,正要斩落于钟云颈上,忽听哨兵喊道:“将军快看!”

卢檀闻言一惊,转身眺望,见地平线处,似有烟尘滚滚。少顷听见马蹄奔腾之声,上千骑兵沿卢檀来时道路,向东府急行。

行至距城两三里处,军队放缓。卢檀见一军皆身着红铠,正是驻守潼关之敌兵。马队徘徊一阵,掉头向南而去。城上一干人等,皆目瞪口呆。

卢檀回过神,忙吩咐左右为钟云松绑,亲自将其搀起,口中不住道歉。

钟云笑道:“将军不必如此。我独身前来,空口无凭,难以取信于将军。若将军丝毫不疑,我倒反要见怪。”

卢檀羞愧,顾左右而言他道:“你生得细皮嫩肉,不像军中之人。”

“小人也不知为何。”钟云笑道,“从军至今,小人一直如此。”

夜半,红月楼上。

卢檀独饮于香阁内,心中不安,越是饮酒,便越是发觉自己一番举动全无道理。卢檀不禁发笑。难道自己还指望在这里见钟云?

红纱帐外似有脚步窸窣,卢檀起身,忽想起自己已经不在军旅。恍然间,只听帐外佳人幽幽道:“奴家能进来吗?”

卢檀一时语塞,半响才道:“进来吧。”

话音一落,一只酥手挽起帘幕,撞珠声中,绛色裙裾如云般漫过长毯。“奴家给官人请安。”

她屈膝拢手,敛衽而礼。

卢檀望她,凝眉蹙目,问道:“姑娘名叫云儿?”

“是。”

“自何处来?”

“自云归处。”

卢檀闻言错愕,笑道:“好一个云儿,好一个云归处。云儿姑娘,你可知我今日为何而来?”

“奴家不知。”

“我今日来,亦求名为云儿之人。与姑娘不同,那人乃策马扬刀的武夫。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在寻他,怎奈天不遂愿,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