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时间(第7/8页)

唯独欠缺一项要素——兵力。卡塞勒会议在二十七日上午八点散会之际,英军的防线还只是纸上谈兵。劳森得动员跌跌撞撞拥进敦刻尔克的部队来镇守防线,在乱兵当中碰碰运气,等到负责维持走廊畅通的正规军也退到海岸,劳森就可以汰换掉这群杂牌军;不过此刻,临机应变再度成了最高指导原则。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他大抵依赖在撤退中摧毁了兵器,如今只能充当步兵的炮兵。几支小队镇守贝尔格到菲尔讷之间的防线,并且由跟部队走散的十九名掷弹兵卫队弟兄支持,第十二探照灯连的士兵在更东边的菲尔讷挖掘壕沟,皇家工兵团的一支测量中队则进驻了尼约波。

劳森拼凑弟兄设立防线之际,布里奇曼上校则专注于协助大军退回海岸。基本上,他计划了三条主要路线——第三军团前往敦刻尔克东郊的玛洛海滩(Malo-les-Bains);第一军团前往朝东六英里的布赖迪讷(Bray-Dunes);第二军团则继续往东穿越比利时边境,前往拉帕讷。这三个小镇都是海边度假村,到处是室外音乐舞台、旋转木马、海滩椅、休闲单车和色彩艳丽的咖啡馆,整体环境与战争格格不入。

三个小镇当中,拉帕讷是最适合的总部地点。这里是比利时与英格兰间的电话电缆进入英吉利海峡之处,意味着可以与多佛及伦敦直接联系,这是其他地方做不到的。亚当在市镇大厅设立指挥部,布里奇曼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指导撤退大局。

有了计划就得发布命令,发布命令就得用纸张,而这就产生一个全新的问题:没有纸张可用。如同英国远征军摧毁他们自己所有的补给品与装备,总司令部的纸张也全数付之一炬,以免落入敌军之手。

布里奇曼底下的参谋官多福少校终于在地方文具店买到一沓粉红色信纸。这些信纸比较适合写情书,不过这是仅有的选择。付账的时候,多福费尽唇舌说服老板娘接受法国法郎代替比利时法郎。

很难说众多收件人最后是否接到了上校的粉红色信纸。摩托通信员已经尽全力传达命令,但是通信状况前所未有地艰难。尽管三个军团基本上留在自己分配的滩头,但是许多部队对这些安排一无所知,成千上万名落单士兵随心所欲,或者依照求生本能任意走动。

他们拥进敦刻尔克,奔向海滩——迷惘、困惑,而且往往群龙无首。许多后勤单位的军官不知所终,留下弟兄们自谋生路;有些士兵躲进城里的防空洞,在炸弹落下时互相依偎;有些人丢掉武器,手无寸铁地在沙滩上漫步;有些人玩乐、游泳;有些人喝得烂醉;有些人不断祈祷与诵经;有些人跑进空无一人的海滨咖啡馆尽情畅饮,简直跟观光客一样;还有一个人装作漫不经心地脱掉短裤,手捧着平装小说在岩石堆里做日光浴。

与此同时,炸弹持续如雨点般落下。第二防空炮兵旅奉命保卫敦刻尔克,布里奇曼上校抵达拉帕讷之后,立刻指示炮兵旅联络官帕尔莫上尉:所有炮弹必须持续到最后一刻。多余的炮手必须加入步兵团,派不上用场的士兵则必须前往海滩。帕尔莫向戈特的防空总指挥官马汀少将(Henry Martin)转达命令,但是讯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了扭曲。马汀以为所有高射炮炮手都必须前往海滩。

尽管很难理解为什么像英国远征军这样遭受激烈空袭的军队会首先撤退它的防空炮兵,不过马汀从不质疑上级的命令。相反地,他只是推断假使撤离炮兵,那么他们的炮弹就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与其落到敌军之手,他不如下令摧毁他的三点七英寸重型武器。

五月二十七日到二十八日之间的午夜过后,马汀前来亚当的指挥部报告任务完成。一名旁观者觉得他志得意满,利落地敬礼后宣布:“所有防空高射炮都已摧毁。”

亚当不可置信地聆听这句晴天霹雳,好长时间不吭一声。最后,他终于抬起头,却只是说:“你……白痴,滚蛋!”

于是德军持续轰炸,英军如今只能以波佛斯(Bofors)轻型高射炮,以及部队的勃伦枪和来复枪设法抵抗。有些弟兄情急之下,甚至扯掉手榴弹的引信抛到空中,希望击中某架低飞的敌机,更多人像皇家运输勤务队的巴森下士那样爬进泰莱公司(Tate&Lyle)的废弃糖箱。薄薄的木头箱子没有实际的保护作用,却带给人莫名的安全感。

他们的希望全都寄托于大海:英国的皇家海军会来带他们回家。加里波利(Gallipoli)、科伦纳(Corunna)、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世纪以来,陷入困境的英国人总能指望他们的海军来扭转败局,而皇家海军也从未让人失望。但在五月二十七日这天晚上,事情却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