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5 高歌 1963-1967年 第三十二章(第5/11页)

“你真这么想吗?”

“你的自传肯定大受欢迎,这一点我很肯定,尽管传记文学不是我的专长——我主要编辑德国和东欧的翻译作品。”

“我有个波兰舅舅,这会有所帮助吗?”

安娜大笑起来。她的笑容感染了瓦利和汉克。汉克坐下来,和安娜讨论起书的事情。瓦利本来想给他们看看照片,但他觉得这不是时候。不管怎么说,他都该走了。

瓦利拿着两把吉他离开了客厅。

瓦利觉得汉堡和东德比起来已经够令人吃惊了,伦敦却和这两个地方都不同,完全陷入了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大街上有人戴圆顶礼帽,有人却穿着迷你裙,服饰千奇百怪。在这里,男孩留长发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政论何止是自由,简直可以说自由得离谱:电视上有个演员模仿首相哈罗德·麦克米兰,他不仅戴着白色的假胡子,还学首相的腔调说了很多蠢话。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威廉姆斯家人不仅不以为意,还乐呵呵地笑个不停。

瓦利还对街上的众多黑色面孔震惊不已。德国有许多咖啡色皮肤的土耳其移民,但伦敦却有更多来自加勒比海岛国和印度殖民地的人。这些人在医院、工厂、大巴和火车上工作。瓦利注意到加勒比的姑娘穿着特别时尚,显得非常性感。

他在校门口见到了戴夫,他们一起乘地铁去了北伦敦。

看得出戴夫非常紧张。瓦利自己倒一点也不紧张。他知道自己是个优秀的音乐人。在飞驰夜总会,他见过好多吉他手,没几个弹得比他好。大多数人空有一腔热忱,却只会简单的几个和弦。听到水平高的吉他手弹唱时,他会放下手里的杯子看表演,学习吉他手的技巧,直到老板让他不要偷懒才拿起要洗的酒杯。回到家以后,他会马上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模仿那位吉他手的弹奏,直到练得尽善尽美才放下吉他。

不幸的是,精湛的技艺并不能让人成为一个流行明星,需要的因素还有很多:魅力、长相、得体的穿着、亲和力、合理的安排,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歌。

桃色岁月这次就有了一首好歌。瓦利和戴夫向乐队其他成员演示了一遍《爱是什么》,并在繁忙的圣诞演出季好几次表演了这首歌。歌反响不错,但正如莱尼指出的那样,这首歌不适合跳舞。

莱尼不想在试演时表演这首歌。“这首歌不适合我们。”他的想法和科尔德乐队的人一样:对摇滚乐队来说,这首歌太伤感了。

瓦利和戴夫从地铁站走到旧房子改造成的录音棚。他们在大厅里等了一会儿,很快其他成员就陆续出现了。一个接待员让他们签了一份“关于保险”的文件。在瓦利看来,这份文件就跟合同差不多。戴夫边看边皱起眉头。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在上面签了字。

没一会儿,里面的一扇门打开了,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年轻人懒散地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穿着衬衫和V领毛衣,戴着领带,拿着支手卷烟。“你们来得正好,”他一边把头发从眼角边拨开,一边用介绍的口吻说,“我们差不多都准备好了,这是你们第一次进录音棚吗?”

他们承认说是的。

“我们的任务是让你们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一定要听我们的指挥,明白了吗?”他似乎觉得他帮了他们一个很大的忙,“进来做好准备,我们马上开始录音。”

戴夫问:“你叫什么名字?”

“劳伦斯·格兰特。”劳伦斯没说自己的职位,瓦利猜他是个希望彰显自己重要性的低级助理。

戴夫向劳伦斯介绍了自己和乐队的其他成员,这让劳伦斯颇不耐烦,随后他们一起进了录音棚。

录音棚是个灯光昏暗的大房间。一边放着一台巨大的施坦威钢琴,和瓦利在东柏林家的那台非常像。钢琴被罩子罩着,一部分隐没在一块幕布里。莱尼坐在钢琴前,从低音区到高音区试弹了所有琴键。这台钢琴具有施坦威特有的温暖音色,莱尼看上去很受触动。

一套鼓已经放好了。刘带来了自己的鼓,他准备换上。

劳伦斯问:“我们的鼓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我只是习惯了自己的鼓。”

“我们的鼓更适合录音。”

“那好吧。”刘收起自己的鼓,把录音棚里的鼓放回原位。

录音棚地板上放着三只音箱,指示灯亮着,显然已经通上了电。瓦利和戴夫把吉他连上VOX AC-30型音箱,布兹也把电贝斯连上了AMPEG牌音箱。然后他们用钢琴给各自的乐器校准音。

莱尼说:“我看不见乐队的其他人了,一定要有这块幕布吗?”

“是的。”劳伦斯说。

“幕布有什么用?”

“隔音。”

瓦利从莱尼的表情中看出他并没有被说服,但他并没有争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