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遇见智能时代的你(第2/8页)

“小鱼在家”可以支持手机、电视、音箱、汽车、机器人等多种硬件设备,同时支持第三方开发者的接入。DuerOS拥有百度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还可以通过云端大脑不断学习进化。用户只要喊“小鱼小鱼”,就能唤醒它,然后就可以指挥它播放音乐、播报新闻、搜索图片、查找信息、设闹钟、叫外卖、闲聊天等;还可以唤醒多方视频通话、语音留言。

这些技术都不算十分新鲜,实现的却都是普通人曾经想象过的功能。

假设你有了自己的“小鱼在家”,首先会对它说什么?可能是类似“打开电视”“打开厨房灯”这样的指令。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训练,逐渐理解话语深层的关联性,未来智能家居可以只需一句简单的话就能理解主人心中复杂的需求。

比如当你说“我要上床躺着”,它就可以做到锁上大门、关闭除了卧室以外的电灯、打开卧室空调等;更加亲切一点的场景是:半夜小朋友起床想上厕所,迷迷糊糊的他只需要喊一声“尿尿”,卧室和厕所的夜灯就会自动开启,马桶也会启动自动冲水模式,不必吵醒劳累一天的父母。

智能家居系统不仅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起居规律,还通过千万家庭的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成了育儿专家、工作助手、老人看护专家等。比如它会对婴儿的睡眠时间提出建议,会根据流感发病现状提醒预防,也可以提醒老人附近有什么可以跳广场舞的地方。人性化的智能家居,不仅让未来生活更舒适,还连接了人与世界。

图10-2 搭载DuerOs的“小鱼在家”

除了智能家居,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吃”了。当美味佳肴还生长于土地中时,人工智能对粮食的改善已从“根”上做起。

2016年美国《连线》杂志发表了一篇长文,详细介绍人工智能如何改造现代农业:依靠图像识别技术,农民将可以及时鉴别出有疾病的农作物,不会再遇到大片庄稼病死的情况;农业机器人则可以彻底改革农业劳作,一种名为LettuceBot的农业机器人外形与拖拉机并无区别,却可以每分钟扫描5000多株幼苗,自动区分出杂草并进行清除,最终能减少除草剂90%的使用量;还有与种植息息相关的天气问题,科学家已经将卫星图片纳入深度学习的训练对象,未来一个农民每天早上打开App,就能查询到自己土地上详细的气候状况,甚至精确到公里。

在荷兰已经建成了智能化无人饲喂奶牛场,整个牧场依托人工智能系统运作,不管是分配饲料还是挤奶全都交由机器完成。

图10-3 加州初创公司Blue River开发出来的机器人LettuceBot

资料来源:https://www.therobotreport.com/news/ag-in-transition-from-precision- ag-to-full-autonomy

这一切都将让未来的农产品更清洁,生产效率更高。不远的将来,超市里包装上贴着“智能农场出品”标签的商品才可能被顾客认作“放心菜”和“放心肉”。

手握美妙的食材,还需要良好的厨艺。我们一直说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的机械性劳作,但烹饪却不是简单的流水线生产。中国五湖四海完全不同的菜系文化,还有每个人舌尖上的记忆,意味着下厨是一件关乎情调的事情。

技术的主要目的从来不是“替代”,而是“支持”。对许多人来说,烹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样的乐趣会得到人工智能的加持。人工智能系统不仅会帮助使用者完成一些简单操作,比如敲鸡蛋、加水、加面粉,让人类厨师可以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口味的打造上。还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学习用户的操作习惯、口味特征,学会打造“外婆家”的菜肴。还能通过数据分享,把自家美味配方推送到更多人的烹饪系统中,那时候,烹饪系统就会像今天基于兴趣推荐资讯的新闻客户端一样,基于用户口味推荐和分享菜肴。

“下馆子”的乐趣也会被改变。用智能手机选餐厅、点菜已经不稀奇,遇到让人垂涎但是没见过的菜品,还可以拍一张照片——度秘会帮你识别菜名、口味、材料和营养成分。一些热衷于研究朋友圈里美食图片的女性用户,可能会在未来损失一点乐趣,因为菜品的“神秘感”不多了。

在娱乐领域,最理解用户心理的电影、游戏公司不会嗅不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商机。游戏玩家很快也会和人工智能交上手。人们早就在游戏里和人工智能对战过,但以往所有游戏中的“人工智能”都还是典型的符号智能:根据人类设定好的符号程序运行。这样的“人工智能”很快会被灵活的玩家找到漏洞,轻松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