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国新年(第6/10页)

小王把枪藏入外套内,我让他出了门。他朝我咧嘴一笑,踮着脚尖走下楼梯。我关了门,轻轻的。几秒钟后,我听到他重重冲上楼梯,砰砰敲门,好像他刚从外面玩回来。

二月里的第一周,我沿江而下去了丰都,去见孔老师和他的家人。他自己的父母在他小时早已死了,所以他总是和妻子娘家的人一起过年,他们住在丰都。

我们一起爬上双桂山的石级,想从高处看看这个地区,几分钟后,我们就越过了那175米的水文标识。我们停下来,俯视这个城市。这是一个灰色的早晨,整个涪陵躺在我们脚下,延展在长江的北岸。这里所有一切都将在新水库到来后淹没,我问孔老师他们家人会去哪儿。

“他们会到江对面去,去新的移民城,”他说。“我们可以吃了中饭后去那儿,如果你想看看它什么样子。”

“他们什么时候搬?”

“还不知道。也许两年后,或者更久。许多细节还不确定。”

“他们得花钱吗?”

“政府给了很多的帮助,但也不是免费的。他们大约要为新房子付点钱,但我想不会很多。也许两千块,或者再多点。”

“他们反对这个吗?”

“不,”他说。“他们想搬。你看到他们现在的房子了——太小了。他们的新房子会好一些,而丰都城也太脏了。又小又拥挤。新城的空间会大得多,而它也不会有丰都那样的交通问题了。这儿很少有人对大坝表示反对。”

这是三峡工程的又一个好处了,对于工程师与城市规划者来说,三峡是一个恩惠,他们终于可以建设一个道路高效,供水通畅的城市了。而我也能看出徐家人为何不在意搬迁;他们的公寓小得让人缩手缩脚,位于一条肮脏的小巷内。但与此同时,我喜欢丰都,虽然我是用一个外国人的眼睛来看它——我喜欢那老式房子煤渍的灰色,狭隘的鹅卵石街道,充斥着车流人流。它是一个老旧的江城,在它的不便利,它的脏兮兮中,有一定的魅力。

徐丽嘉是孔老师的妻子,今天是她三十岁的生日。她的妹妹们也都来了父母的房子庆祝。最小的妹妹二十出头,在丰都工作,而中间那个,名字叫徐桦,在厦门的一家保险公司上班,那是中国东海岸一个兴旺的城市。两个妹妹都没结婚。

徐桦带了一只手机,还为生日宴会贡献了三瓶法国红酒。我们吃着郭女士做的饺子,喝了一瓶酒,相互敬酒。饺子非常好吃。红酒不是很好,而徐先生,他五十三岁,在当地一家电厂上班,喝的时候,露出苦相来。但那酒是进口的,而徐桦很自豪地带了它来给姐姐生日祝寿。

我一直喜欢孔老师的妻子;和我在一起时,她看起来比校园里任何人都要轻松,也许因为她是个独立的摄影师,不是学校单位里的正式一员。许多小企业主也是那样的——他们跟外国人打交道,比一般人好得多。徐桦的情形也是一样,她身上带有一点东部沿海的见识感。她说我应该搬到厦门去,那儿有很多的外国人,而人们也不像涪陵或丰都那么落后。厦门有好几家麦当劳,她说——一个发展的标志,让我有点吃惊,因为我已经一年半没见过麦当劳了。徐桦的头发剪得很短,她穿着紧身的白裤子,一件明亮的黄色夹克,带着垫肩。我问她有没有兴趣再次回四川住。

“为什么我要回来?”她笑道。“丰都,涪陵——它们太小太偏僻了;工作也不好。我可以每年春节时回来。那就够了。”

我们吃饭的时候,徐先生告诉我他有个弟弟住在美国。我感到惊讶,尤其是他提到他弟弟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如今在纽约大学教书。一个从丰都出去的男孩取得一个美国的学术生涯,叫人不可思议,我问徐先生他的弟弟是否在本地上过学。

“不,不,不,”他说。“我的弟弟在台湾长大,和我的三个妹妹一起。我的家庭分散了。”

他没再谈及这个,直到饭后,他去了另一间屋子,拿回来一堆信。

“这些是我美国的弟弟写的,”他说。“他通常一年给我写两次。”

那堆信用一根绳子扎着。徐先生小心解开,然后把信递给我。所有的信都被保存在原先的信封里,虽然邮票取走了,因为徐先生收集它们。我缓慢地翻过它们。有些信封从台湾来,有些从美国来。徐先生的弟弟用的是台湾及香港采取的繁体中文,如果我敢把信取出来的话,读起来肯定会有麻烦。但我只是刚刚遇见徐先生,所以我只是看看信封,以及取下邮票的空处。

从某方面来说,也不用去读信了,就像我不用去了解徐先生故事的全部细节。那一堆信封已足够叫人心酸——它们保存地那么好,充满敬意,可见有多么厚重的亲密情感在这故事里,而我知道,它肯定是伤感的。很清楚,这个台湾的弟弟的生活,与丰都的徐先生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