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D 来自乌龟的话(第2/6页)

皇帝和巫师们会对裂纹进行分析,在流传下来的铭文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占卜结果的记录,好些是相同而重复的。我们常常认为书写是一种历史,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对过去(尤其是远古)的描述通常是趋于理想化的。然而,中国考古学所发掘的现象却不啻于反讽——已知的最早的书写雏形,用于尝试描述未来:

未来10日无灾。

国王去狩猎场那一天,将不会遇到大风天气。

帝不会中止这份协议(帝弗终兹邑)。

甲骨占卜里最长的卜文不到200字,不过大部分的卜文要简短得多。目前已知的,除了一些铜器上的铭文以外,甲骨上的文字就是商朝的书写内容。考古学家认为,商朝应该如随后的朝代一样,也有些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不过在中国的中部平原里,竹子很快就腐烂了。在安阳这样的地方,雨水很容易就渗透到干旱的泥土中,易腐的物品都不能长久保存。这一点使中国的考古有别于世界上其他的地区。埃及地区气候干燥,古莎草纸保存了好几个世纪。在近东地区,古文字通常刻写在耐久的泥板上,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整套种类繁多的书写文件记录,包括有王室公告、赋税记录、学生作业等等。闪族小孩和国王的说话,你都能听见。但中国的商朝呢,你听到的就只有乌龟的话了:

今晚无灾。

国王的祖父易托梦给他。

为给父亲易禳祓,我们杀了3头牛,献上了30只斩下头的牲畜和30只圈养的羊。

甲骨本身呈现美丽的旧象牙色。由于埋在土里好几千年,它们的表面还有一抹淡淡的金色。漫长的时间,也使甲骨与手工艺发展的过程无缘。没有人确切知道甲骨上面的凹痕是用什么工具刻出来的。至于商朝如何获得这么多的龟甲和牛骨,目前也仍是一个谜。甲骨是一种全然的创造,如同一本上天送往人间的书籍。

刘鹗几乎什么都做一点儿。他是学者,也是医生;他开了一家织布厂,也做卖盐的生意。他对于数学、矿井、铁路和水利工程的研究都很有造诣,并以此闻名。政府控制黄河的持续泛滥,是由他提供的指导和建议。他也是一个著名的古玩收藏家,这也是他买了王懿荣那一堆甲骨的一个原因。刘鹗和他的朋友王懿荣一样,工作效率很高,1903年发表了第一本甲骨文的拓印本。

不过,涉及到外国人和政治的问题,刘鹗也和王懿荣一样,遭逢了厄运。不久,他就因为非法贩卖国库贮存的小米给外国人而入罪。这是个莫须有的罪名,是别人陷害的。1908年,他被发配到新疆——那是中国的西伯利亚,对于一个文雅的知识分子,那儿无异于世界的尽头。一年以后,刘鹗就去世了。

我们需在秋殇时斩首献祭。

我们进行了相关仪式,向先祖父丁报告了国王的眼疾。

将有灾祸发生。有人会带来警告。

迁徙的甲骨似乎带来了诅咒;亦或是这灾祸已在中华帝国里生根发芽,甲骨的遭遇只是它的一面镜子。此时正是中国的艰难时期,如同刘鹗自己他那本叫《老残游记》的小说里所写的一样。在《老残游记》的序言里,刘鹗写道: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

“甲骨诅咒”的另一个受害者是端方,他是清朝的两江总督,也使全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收藏家。他特别痴迷于古代的青铜器,其中一些上佳的收藏品,如今陈列在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和坎塔斯城的纳尔逊·奈特金兹美术馆里。甲骨也引起了端方的注意,据记录,每买进一个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他的花费都超过了3盎司的银子。其中一个替端方购进甲骨的中间商,是最初发现这些甲骨来源于安阳的人之一。

端方对外国人较为友好,这是广为人知的。在义和团兴起的时期,他在陕西任总督,保护了很多当地的外国传教士。外国势力平定了义和团的暴乱以后,清政府被迫出面道歉并赔款,并终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革新。1905年,皇帝发表诏令,命令5名特别大使出访西方国家,考察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回来后为如何建立本国的政府机构提供参谋。和其他大使一起,端方带着中国代表团出访了美国和欧洲。

1906年1月,端方到达三藩市,随行的还有60名侍从,以及750件行李,每件行李上都用中英文标注着“中国皇帝特派使团”。这时期还有些尴尬。美国此时通行种族隔离的法律,该法律禁止中国人入境,但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清朝的使团获得了特别赦免。在三藩市,耶利米·W·詹克斯作为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为欢迎中国代表团发表了一番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