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第2/11页)

凡事能花钱解决,都是代价最低的。在间谍上花钱最多,又是最节省的。张预注:“相持且久,七十万家财力一困,不知恤此,而反靳惜爵赏之细,不以啖间求索知敌情者,不仁之甚也。”

每一天都有七十万家在花钱,这钱他不心疼,反而心疼给间谍的爵禄赏赐,不花钱去了解敌情,离间敌人,这真是不仁到了极致了。

这个道理,书上看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工作中,就非常难了。实际上,这是最难的一部分。难在哪儿呢?这是人性之难,难在四个心态。

心态一:大钱花习惯了不知不觉,小钱是预算外的,刺眼得不得了,心疼得不行。

每天七十万家在花钱,一家一块钱也是七十万,但这每天都像水一样在流,他感觉不到。如果额外要花五万块赏钱,他就受不了。

心态二:算别人的账,不算自己的账。

他在处理这问题的时候,心里不是算自己的账,算自己一天这七十万家要花多少钱。而是算别人的账:“就算这样,你凭什么要拿我这么多钱?你值吗?你配吗?”然后心里就不服气了,不平衡了,不愿意了,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对方占便宜了。项羽就是典型的这种心态,他觉得你们都是跟我混饭吃的,我打天下你们跟着混,还要我赏赐吗?

对于这种心病,给一剂药:你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需要给他很多钱,不是因为他身价高,是因为你身价高。不是因为他值钱,是因为你的事值钱。

这就像大公司花10亿美金收购一些初创公司。那穷小子才搞了一年半载,甚至可能还没收入的公司,他能值10亿美元吗?他要拿了10亿美元,比我这个CEO还有钱了。但是,如果你今天不收购他,明天他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颠覆你的市场,所以10亿美元很便宜了!

心态三:我怎么知道给他钱是对的呢?可能给了却没价值,甚至给错了!

比如要买通敌将,钱给了,人却没买通,他吃里扒外。比如要施离间计,却反而中了别人的反间计。那不是花钱买倒霉吗?

这种心态也很普遍,听上去似乎也有道理,其实都是没出息的道理。花了钱,却上了当,这本来就是你应该考虑到的。如果花钱就百分之百解决,那世界岂不是太简单太容易?

而且有时候,花钱只是创造或排除一些可能性,从来就不是百分之百。还拿上面的收购案为例,你不收购他,他说不定也干不起来,也威胁不到你;或者你收了他,明天又冒出个别的。这都没办法,是因为你自己太值钱。

心态四: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对这种心态,有一剂特效药:多花冤枉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

只有你花钱的面足够宽,你才能提高钱花到刀刃上的概率。而一旦有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了,就百倍千倍万倍地赚回来了,这跟做投资是一个道理。间谍工作,就包含长期大量的天使投资工作。

如果你想“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那是一厢情愿,是最没出息的想法。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所以明君贤将,其动辄战胜敌人,成功超出众人者,就在于事先了解情况。

梅尧臣注:“主不妄动,动必胜人;将不苟功,功必出众。所以者何也?在预知敌情也。”

北周名将韦孝宽,做骠骑大将军,镇守玉璧。他最能抚御人心,善用间谍。派入北齐工作的间谍,都能用命尽力。也有接受他金钱的北齐人为他通报消息,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能随时掌握。北周有一个大将,叫许盆,韦孝宽把他视为心腹,派他去镇守一城,没想到许盆却举城投降了北齐。韦孝宽大怒,派间谍去刺杀他,很快就把人头送来了。韦孝宽的谍报工作,就这么得心应手!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

要想事先了解情况,不可占卜问鬼神。

不可象于事。

不能用相似的事情推测。

杜牧注:“象者,类也。言不可以他事比类而求。”这句话很重要,信息量很大!

历代中国说客,要说服人的时候,都喜欢用打比方的方法。现在商家做广告,也喜欢打比方。比如那牙膏广告,用冬天把树干刷白来打比方,告诉人刷他的牙膏能防止蛀牙。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啥关系也没有。能不能证明那牙膏就能防止蛀牙呢?完全不能证明。但是,听上去就很有道理,看上去就印象深刻。这就是类比对人思维的影响。

所以,当我们真正要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绝对要排除类比思维对自己的影响。开会的时候,要就事论事,禁止人打比方,打比方最能偷换概念,类比思维最能自欺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