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军争第七(第2/17页)

赵奢一驻,就驻了二十八天,还在加固营垒,根本没有出战的意思。秦军派间谍来,赵奢更是倾情表演,让他死心塌地相信赵军不会出战。

秦将闻报大喜,认为赵军只是应付一下韩国的求救,并不愿也不敢真来作战。

赵奢这边,前脚送走秦国间谍,后脚就“卷甲而趋”,卷起盔甲轻装急行军,两天一夜,没遇到任何抵抗埋伏,就安全到达阏与。

他也没直接到达阏与城,离城还有五十里就停下来扎营,选择有利地形。这时又有一位军士,叫许历,冒死进言,说:“先据北山者胜。”赵奢一听,说得对!派一万人,占了北山制高点。许历说:“我话说完了,请受死。”赵奢问:“受什么死?”许历说:“您的军法呀!妄言军事者斩。”赵奢说:“回邯郸再说。”回邯郸后许历得了封赏,受封为国尉。

秦军听说赵奢已经到了阏与,大惊失色,赶忙撤了武安军来救,赵奢占据有利地形,大破秦军,阏与之围遂解。

这一仗打得有味道。

“卷甲而趋”,是很危险的,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远离后方,辎重没有,士卒疲惫,如果这么冲到阏与城下,和秦军直接遭遇,赵奢恐怕也要被人擒了。妙就妙在他离城五十里就扎营,工事阵地都弄好了,再等秦军来。这就符合了《虚实篇》说的:“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本来赵军是劳,劳累得不得了,但他不到城下,距离五十里停下来,留五十里给秦军跑跑马拉松,消耗消耗,把自己变成了以逸待劳。

在《虚实篇》里我们还学过,李靖点评的,千章万句不出那一句——“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别人,别被别人调动。秦军本来都给他安排好了,是要调动赵奢。秦军在阏与、武安成掎角之势,就等着围点打援,在半途消灭赵奢。结果他以迂为直,神兵天降,没逮到他。而他摆好战场后,变成秦军被他调动,他请客,秦军来吃饭了。

还有一句《虚实篇》里学的:“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赵奢把时间、地点都选好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

秦军不来怎么办?

知道赵奢以迂为直得计,到了阏与,秦将其实还可以多想一想。你到了就到了呗。算算日子,一支孤军,没有粮草辎重,能怎么样?观察观察再说。但秦将慌了神,因为事情出乎预料,他就不知道赵奢其他还有什么动作,于是慌忙扑过来,打,就大败而回了。

别人不中计,这是个问题。之前学过王阳明平宁王之乱的战例。王阳明手里就一张牌,打南昌,等宁王回来救。这也是以迂为直。如果宁王不回来呢?宁王的谋士都向他进谏:南昌丢了就丢了,打下南京就做皇帝,那时候南昌还不传檄而定吗?但是宁王慌了神,回来了,回来送死。

都是慌不择路。

不能慌,要能认输,能认栽。前面我栽了,认了。在新形势下想想怎么办。别老想把前面的捞回来,并且下老本去捞,那就是要输得精光了。

最后说点题外话,以迂为直,还是想要直。但人生之路,成长之路,本来就是弯弯曲曲,进进退退,没有一帆风顺直的。所以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不走弯路,就没有路。不花冤枉钱,就花不了对的钱。

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宿营是战斗的一部分

再往前推,会发现训练也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也是比战斗本身更重要的部分。最不重要的就是战斗本身,一切都在之前决定了。但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战斗故事,部分行军故事,很少宿营故事,几乎没有训练故事,因为训练没故事。所以功夫都在没故事的地方。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真英雄,没故事。

原文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华杉详解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曹操注解说:“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张预注解说:“智者争之则为利,庸人争之则为危。明者知迂直,愚者昧之故也。”

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会争的,能争到利;不会争的,就反而把自己投入危急之地。比如上回说的赵奢两日一夜急行军去争利,因为他懂得迂直之计,能致人而不致于人,知战之日,知战之地。百里而会战,对于他来说,就是“军争为利”。如果他没有前面那么多铺垫表演,迷惑秦军,那他急行军过去,正中人围点打援之计,就是军争为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