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兵势第五(第3/9页)

所以奇兵,就是还没上战场的预备队。

有的书讲“以正合,以奇胜”的战例,喜欢讲李愬(sù)雪夜袭蔡州,率一支“奇兵”,大雪天直捣敌人老巢,活捉了吴元济。人们都期待这样的奇袭得胜,那多爽啊!但这样的得胜,三千年就那几回,这不是《孙子兵法》的价值观。“以奇胜”,被人们误读为奇袭得胜,还是贪巧求速的心理作怪。如果要给李愬雪夜袭蔡州套一个军事理论,不如套二战的战略纵深、战略瘫痪理论,一个大纵深,绕过敌方防线,直接把敌人的中枢打瘫痪了。

《孙子兵法》有三个地方被人误读最多的,一是《计篇》,前面说了,“计”是计算衡量,不是奇谋巧计,不是诡道。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人都想去知彼,不知道主要问题是不知己。三就是“以正合,以奇胜”,都想贪巧求速,奇袭得胜,实际上孙子的“以奇胜”、出奇制胜,虽然也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但这是分战法的排兵布阵,不是讲奇袭。

仗是怎么打的?从正兵奇兵去看,好多仗怎么打就看懂了

原文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不败者,奇正是也。兵法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华杉详解

战势不过奇正,简单地说,就是分战法,就是分兵,分为正兵、奇兵,配合着打,而且正奇是动态的,随时相互转换的。不要把所有的兵力放在一块儿,不要把所有的牌一下子打光。在战前,就要分配正兵、奇兵两只兵力,互为掎角,相互配合。交战的时候,也不要把所有的部队一下子派出去,一定要留一张牌在手里,要有预备队。先打出去的是正兵,后打出去的是奇兵。看到胜机出现的时候,把奇兵打出去,这叫出奇制胜。

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案例,再从奇正的角度学习一遍。

先讲韩信破赵之战,韩信以一万兵力,在井陉击破号称二十万的赵国军队。韩信出井陉口之前,赵军谋士广武君给主帅成安君建议分兵,说井陉道路狭窄,绵延百里,您给我三万奇兵,先去埋伏,等韩信进了井陉,您深沟高垒不要出战,我在后面绝了他后路,断了他粮草,十天就饿死他,送他人头到您帐下。

成安君不听:“我二十万仁义之师,怕他什么,不用跟他搞这些诡计,等他来打!”韩信接到谍报,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必胜之计,这才敢进兵。后来韩信见了广武君,说如果用您的计策,我已经被擒了。他这是客气话,他不会被擒。因为如果赵军用了广武君计策,他就不会来,他想别的招,或者等着,不打。这就是先胜后战,不胜不战。他有谍报知道这计策没被采纳,他才来。

韩信有没有分兵呢,他分了。离出井陉口还有三十里,他半夜先分了两千奇兵出去,分配了任务,如此这般。

大清早出了井陉口,他先派了一万兵力背水列阵。赵军望见大笑,没见过这么列阵的,我们一个冲锋,不就把他们冲水里去了么?汉军也认识到这一点,咱们背后是水,无路可逃,只有殊死作战,这就是“背水一战”成语的来历。

两千奇兵半夜已经派出去了,清早把一万人的背水阵列好,韩信这才把自己的大将旗鼓仪仗列好,自己大张旗鼓,耀武扬威从井陉口出来,开始表演。

所以我们看见韩信把兵分了三支,半夜先派出去一支两千人,背水列阵一支一万人,自己带了一支,史书上没说多少人。我们看哪支是正兵,哪支是奇兵,怎么转换,怎么打。

赵军看见韩信大将旗鼓仪仗,都红了眼,立功就在眼前,擒贼先擒王,开营出击,韩信接战。

所以这时韩信的兵力是一正两奇,先出为正,后出为奇。他自己带的那支部队先打,是正兵。还有两只预备队等着,背水列阵的是一支,奇兵;半夜派出去现在不知道躲在哪儿的是另一支,奇兵。

赵军有没有分正奇呢?开战前他没分,没有分兵去堵井陉口,都在这大营里。现在有没有分呢,有!出营来作战的是正兵,没有出营的预备队是奇兵。韩信的下一步,就是要把他营里的奇兵也调出来,叫他空营。

两军交战,“大战良久”,还是赵军人多,韩信看似支持不住了,开始败退,而且退得比较狼狈,大将旗鼓仪仗也丢地上了——这是为了引诱赵军来抢——自己退入水边军营中。然后又率水边那一万人杀出来,殊死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