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军形第四(第6/7页)

什么样的人能胜呢?孙子总结了:“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修道保法,胜败之政,是讲政治,讲纪律。政治上人民拥戴你,纪律上秋毫无犯。这可一点也不是诡道了。

永远的基本面

先胜后战,“胜”和“战”要分开来看,是两个阶段。先是胜,基础工作、基本面就是胜,然后才是战。我们的问题在于,总是关注“战”,不关注“胜”,就想取巧求速,所以没有胜就去战了,那就没有胜算。

原文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华杉详解

“修道保法”,李筌注解说:“以顺讨逆,不伐无罪之国,军至,勿掳掠,不伐树木、污井;所过山川、城社、陵祠,必涤而除之,不习亡国之事,谓之道法也。军严肃,有死无犯,赏罚信义,立将若此者,能胜敌之败政也。”

杜牧注解说:“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

所以修道保法,能为胜败之政。这里的政,是政治的政,胜政胜败政。“道”,是战争的正义性,“法”,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这里的“度”“量”“数”“称”,就是第一篇《计篇》里的敌我实力计算比较了。

杜牧注解说:“度者,计也。言度我国土大小,人户多少,征赋所入,兵车所籍,山河险易,道里迂直,自度此与敌人如何,然后起兵。”

所以先是度,“地生度”,看看我的国土多大,人口多少,粮食产量多少,税收多少,各种资源如何,敌人又如何。

“度生量”,“量”,是测量,是衡量。

“量生数”,测量,就测出数来,我这么大国土,这么多户口,产这么多粮食,能养多少兵,如果打起来,能支持多久,敌方又如何。

“数生称”,把敌我双方的数拿来比一比。

“称生胜”,一比较,就知道胜败了。谁的数大,谁的胜算就大。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双方差距多大呢,就像镒和铢差距一样大。镒和铢,都是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二十四铢为一两,所以一镒等于480铢,480∶1,铢怎么打得过镒呢?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所以胜利者指挥军队打仗,就像在千仞高的山上把一个堰塞湖炸了水冲下来,谁挡得住?

八尺曰仞,千仞就是八千尺。千仞之谷,深不可测,只有我自己知道有多深,别人不知道,这就是军形,“藏于九地之下”,别人看不见。

等到我决堤而下之,动于九天之上,兵形象水,出其不意,避实击虚,势不可当。

所以到了《形篇》最后,孙子又讲回了基本面:国家实力、政治进步、法制严明。

在本书最开篇,我们就说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两回事,是两个价值观。三十六计全部是诡道,是奇谋巧计,是兵不厌诈。孙子虽然也讲诡道,但诡道在《孙子兵法》里占很不重要的一部分。孙子始终强调的都是基础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