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军形第四(第3/7页)

什么叫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要你没法跟我争,而不是我要跟你争。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先为己之不可胜”,也是《道德经》说的“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一旦你想去跟某某争,你已经输了。动于“九天之上”的人,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跟谁争,只是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他争走了。

当你在“九地之下”的时候,你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别人比自己风光,就像当初华为不进房地产,阿里巴巴不做游戏,专心磨炼自己的核心能力。当你厚积薄发、横空出世,人人看你都是“动于九天之上”,别人想学你,得坐时光机器回到十年前去学,甚至回到你的幼儿园去跟你一起学起,哪里学得来!他们看到的,都不是你成功的原因,因为你已经活在众人的想象之外。

真的智将,他的功劳,常常只有他自己知道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华杉详解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人人都看得出来的胜,你也看出来,那不算本事。

曹操注了四个字:“当见未萌。”没发生的,没显现出来的,你能洞察到,那才是本事。

我们评论一件事时,总是说:“看结果!结果最说明问题!”结果不一定能真正说明问题。因为今天的结果来自昨天的决策,换一个决策,结果是比这个好,还是差,谁也不能回去再走一遍试试,而且对结果的认识和解释,每个人还不一样。我们要讨论的,永远都是对未来的判断,这一步下去,未来会怎样,那每个人看法差距就大了。

李筌注解说:“知不出众知,非善也。”

你能看到的,都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那不算本事。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韩信破赵之战,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韩信拂晓带兵出井陉口,先传令开饭时间,说破赵之后开饭。诸将都不信,假意答应:“诺!”之后背水列阵,赵军看见大笑。结果韩信一鼓破赵,刚好到饭点。这就是知道众所不知的案例。

韩信知道的是什么呢?一是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让士兵们没有退路,拼死作战;二是两军接战后,派两千骑兵突入敌营,把赵军军旗拔了,全插上汉军旗帜,大喊赵军败了,让赵军心惊胆裂,一哄而散。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你打赢了,全天下都说精彩,那不算“善之善者也”。

按孙子的标准,韩信的背水一战又不是“善之善者也”了,因为这事不常发生,不是有把握的事儿。比如你用一万人击败了敌军二十万人,那必然天下闻名,全天下人都说你厉害,两千年后史书上还写着你的案例。你若用二十万人吃掉了敌军一万人,没人会记你一笔。但是,一万人击败二十万人是小概率事件。你这将军怎么带的兵,居然让一万人和敌军二十万人遭遇呢?靠着运气和对方是个笨蛋,居然让你赢了。

正如韩信破赵之战,本来他没那么容易取胜。他出井陉口之前,广武君向陈余献计说:“井陉道路狭窄,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程数百里,运粮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您拨给我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不与他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截断他们后路粮草,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韩信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

但是陈余不听。韩信得到谍报,陈余不用广武君的计策,才敢进兵。破赵之前,传令活捉广武君,不得杀害。广武君抓来,韩信马上亲自为他松绑,尊他为师。广武君说:“败军之将不敢言勇。”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做大夫,虞国亡了。到了秦国,秦国却因他而霸。不是说百里奚在虞国蠢,到了秦国变聪明了。而是在于主公用不用他,听不听他的。如果陈余用您的计策,我已经被您擒了,就是因为他不用您,我才有机会侍奉您呀!”于是韩信用广武君之计,又降服了燕国。

从赵军方面来说,陈余不是败给了韩信,是败给了自己。用广武君的话说,他有必胜之计,但是陈余不用,在那一刻便已经败了。只要让韩信出了井陉,那谁也挡不住。至于什么时候开饭,听故事的喜欢这样的精彩细节,“天下曰善”,事实上什么时候开饭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