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是那么容易练成的(第3/3页)

一妻多夫制为什么没有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呢?答案仍然是自然选择,限制一妻多夫制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文化观念,而是后代数量不足。

客观而言,在恶劣的环境下减少生育数量本来是适应行为,共妻制正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早在明朝时就有笔记指出,夷蛮之地的一妻多夫家庭养育不蕃,影响人口增长。现代科学调查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据坚赞才旦在《真曲河谷一妻多夫家庭组织探微》中的统计:一妻二夫制家庭每个男子的平均得子率是2.26;一妻三夫制的平均得子率是1.5;而女人平均得子率都是4.5。这正符合一般原理——女子多夫并不能提高后代生育率,男人多妻则可能增加后代数量,而共用一个妻子时,后代数量当然随之减少。总体而言,一妻多夫制确实有助于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但人类社会不会因此而接受一妻多夫制,真正开放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几乎不存在,否则所有丈夫都会推卸抚养后代的责任。除非这样的社会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比如指定某个特定的角色代为抚养,这个特定的角色往往是孩子的舅舅。当然,孩子舅舅的孩子也必须由孩子的舅舅抚养。这种复杂的代理关系中间环节太多,必然影响抚养效率,远没有父亲直接抚养更让人放心,所以并没推行到全世界,只在某些地区残存,比如泸沽湖畔的走婚制,舅舅会对所有姐妹的孩子负责。他自己的孩子则交由别人负责,当然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