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美造筏记(第6/11页)

在瓜亚基尔我和赫尔曼分了手。他将在瓜亚斯河口等木筏到来时截住轻木。然后再用海轮把轻木运往秘鲁,木筏将在秘鲁由他指挥建造,要造得和古印第安人的木筏一模一样。而我则坐上飞机往南飞向秘鲁首都利马,为建造木筏找寻一处适当的场所。

会见秘鲁总统

飞机在太平洋上空升起。一边是秘鲁的荒山,另一边则是波光粼粼的大海,这就是我们要乘木筏横渡的大海。从飞机上俯视,茫茫大海向西延伸,直至海天一色。有个念头一直盘旋在脑际:即便我们到达远处的地平线,在那边还有无数个这样的海面,一个接一个沿地球曲面的五分之一直铺过去,然后才是波利尼西亚。我想象几周以后我们坐在小黑点般的木筏上漂泊于湛蓝的大海上的景象,可我立刻止住思绪不再深想!这感觉就像坐在飞机上预备跳伞一样。

到达利马后.我乘坐有轨电车到卡亚俄港寻找能造木筏的地方。港口处处都有船只、起重机和货栈,除此之外就是海关关卡,港务局办事处等。再往下走,海滩上挤满了洗海水浴的人,只要我们一离开,这些人定会把木筏和设备拆得残缺不全的。卡亚俄是这个有七百万白色和棕色(1)人种的国家最重要的港口。我们这些木筏建造者认为,秘鲁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化比厄瓜多尔大。我看到唯一的可能性,那就是到把军港围起来的混凝土大院里面去,大铁门有卫兵守卫。这些门卫以威胁和怀疑的目光盯着我和其他未经允许在墙边闲逛的人。

我在华盛顿曾见过秘鲁海军参赞,他写了一封推荐信给我。次日我怀揣此信求见海军部长曼鲁艾尔•尼艾托。当天上午他在海军部金碧辉煌的帝国会客厅接见了我。部长大人全副武装步入会客厅,这是一位有着拿破仑般冷峻面容,身材矮小肩膀宽阔的军人,说话简洁明了。他问我有什么事,我照直说了。我请他允许我们在海军造船厂内建造木筏。

“年轻人”,部长说道,并不安地敲着桌子,“你这次走错门了。虽然我很愿意帮你,但我必须要有外交部下达的命令才行。我不能让外国人在我们的海军辖区,顺理成章地使用我的造船厂。你去外交部递交书面申请吧,祝你好运。”

可我只要一想到这中间诸多的繁文缛节就胆战心惊。康铁基生活的原始时代多幸福,那时候根本没有申请这个说法。

由于挪威在秘鲁没有大使,估计要亲自晋见外交部长很困难。我国领事巴尔将军虽愿鼎力相助,但他充其量只能带我去见外交部参事而已。如今柯亨博士给秘鲁总统的信可能派上用场了。我通过他的副官要求会见秘鲁总统唐•若瑟•布斯塔曼台•依•里维洛阁下。一两天后我得到通知,要我在十二点到达总统官邸。

利马是一座现代化都市,总共有五十万人口,位于荒山脚下的一片绿色沃土之上。由于全市遍布花园和庄园,利马无疑是世界上建筑最美的首都之一。利马的外观多山,有点像加利福尼亚或里维埃拉,其中又夹杂着古老的西班牙建筑。总统官邸位于市中心,由身着鲜亮制服全副武装的卫兵把守着。在秘鲁,身披闪闪发光的子弹带的卫兵陪我上楼,走到长廊尽头。三位文职人员登记了我的姓名。有人领着我穿过一道巨大的橡木门进了一间摆放着长桌子和几排椅子的房间。一位身穿白制服的人接待我们,让我坐下后就出去了。不久,一扇更为巨大的门敞开了,我被带进一间更为富丽堂皇的房间,一位制服笔挺相貌堂堂的人向我走来。

“总统来了。”我边想边站起来,可这还不是总统。这位身穿金边制服的人把我让到一把老式直背椅子上就走开了。我在椅边坐了不足一分钟,另一房门开了,一个仆人躬身让我走进一间陈设着镀金家具,装饰豪华,更为金碧辉煌的大厅。领我进门的人像来时一样倏忽消失了,只留下我一人独坐在一把老式沙发上,面对敞开房门的长廊。在这深宫宅院里,几间房子以外有人谨小慎微的咳嗽声都听得一清二楚。随着一阵稳健的脚步声,我连忙起立,试探着向一位身穿制服有着雍容仪表的人物致以问候。然而这一位也不是总统。我对他的话一知半解,我猜他说的是:总统向我致意,部长会议一结束,他就有空接见我。

十分钟后稳重的脚步声又起。这次进来的是一位披金饰带,肩佩金章的人。我迅速站起身一躬到地。这人加倍还礼,然后把我独自留在一间只有一把皮椅和沙发的斗室。一个全身白衣的人走了进来,我无奈地等待着他再度把我带到某个地方。可他哪儿也没带我去,只是和蔼地和我打招呼,立在原地不动。原来这是布斯塔曼台•依•里维洛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