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堂”为何指花招

“搞什么名堂”犹如说搞什么花招,搞什么花样,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日常俗语。“名堂”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用来指代花招、花样呢?

“名堂”原来写作“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是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重大的典礼都在“明堂”举行。《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将士们打了胜仗回来后,天子亲自接见的地方就是“明堂”。孟子说:“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一种说法是“明堂”乃黄帝所建,是黄帝测天象、观四方和举行重大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还有一种说法是直到周代才叫“明堂”,夏朝管它叫“世室”,商代管它叫“重屋”。《礼记》中有一篇《明堂位》,记载了周代“明堂”的样式和礼仪,但是却语焉不详,不知道“明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齐宣王曾经向孟子询问,有人建议他拆除周王室那座华而不实的“明堂”,孟子怎么看这件事。孟子回答道:“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齐宣王说的这座“明堂”,是周武王东征时所建,汉代时还存在,后来才渐渐堙没。

汉武帝登基后,封禅泰山,在泰山发现了一座古代明堂的遗址,就想模仿古代圣君,也造一座“明堂”,可是没有人知道“明堂”的建筑样式。济南人公玊(sù)带献上了黄帝时的明堂图,图中心是一座宫殿,四面没有墙壁,以茅草覆盖,周围环水,环绕着宫墙修有往上的通道,可以沿着通道走到宫殿上面的一层楼。汉武帝就照着这个图修建了明堂。不过后代学者考证说这个明堂图乃是公玊带伪造的。

隋唐两代,帝王们都想建造明堂,自比圣君,但是众说纷纭,最终也确定不了明堂的样式。武则天统治时期,不听群臣的劝谏,按照拍马屁者呈献的《黄帝明堂经》执意建成了周边长93.3米,高91.43米的明堂,非常壮观华丽,不料七年后一把火焚毁了明堂,武则天又重建了规模更大的明堂,称“通天宫”,安史之乱中化为灰烬。

修建明堂时,很多大臣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纷纷上书反对,有位大臣还写了一篇《明堂赋》,讽刺那个《黄帝明堂经》里不知道搞的是什么“明堂”,就此流传开来,人们于是把稀奇古怪、子虚乌有的东西称作“搞什么明堂”,因为“明”、“名”,同音,久而久之“明堂”就变成了今天俗语所说的“名堂”,而人们再也不知道所指何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