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第七章 献国策,孙膑初露锋芒(第6/17页)

孙膑迟疑一下,点头。

庞涓面色有变,趋前问道:“请孙兄详言。”

“贤弟出山之后,先生使我们三人驱鼠,膑打死一鼠,得授一书。”

“哦?”庞涓眼睛大睁,“敢问孙兄,是何宝书?”

“是膑先祖孙武子的《孙武兵法》。”

庞涓深吸一口凉气,又缓缓吐出,沉吟许久,方才叹道:“唉,先生之宝,层出不穷啊!敢问孙兄,先生可曾对你提及《吴起兵法》?”

孙膑摇头。

庞涓似已明白,又叹一声:“唉,小弟下山过早,与此宝书失之交臂了!”

孙膑劝道:“贤弟莫急,待有闲暇,膑必将胸中所知,讲予贤弟。”

闻听此话,庞涓跪于地上,连拜三拜:“孙兄果有此意,于涓便是再生之德,涓没齿不忘!”

孙膑跪地对拜:“你我金兰结义,便如骨肉兄弟,贤弟何说此话?”

“好好好,涓弟不说这些了。今日车马劳顿,孙兄还是早点安歇为好。来人!”

庞葱走进:“主公有何吩咐?”

“孙兄的馆舍安顿妥否?”

“回主公的话,安顿已毕。”

庞涓起身,转对孙膑:“孙兄,请!”

相国府中,惠施盘腿坐于池边的草坪上,正在打盹,太子申从花径上悄悄走至,在他身边盘腿坐下。惠施微微睁开眼睛,见是太子,起身叩道:“微臣叩见殿下!”

太子申扶起惠施:“先生免礼,魏申有扰了。”

惠施重新坐定:“殿下几时回来的?”

“刚刚回来。”

“请问殿下,云梦山之行,感觉如何?”

“鬼谷果然是人杰地灵之处,即使一个童子,亦非寻常之辈。”

“哦?”惠施甚是惊讶,“这么说,殿下见到鬼谷子了?”

太子申摇头:“鬼谷先生正在闭关潜修,魏申无缘拜见。”

“这就是了!”惠施微微一笑,缓缓说道,“莫说是太子,纵使陛下亲去,此人也是断不肯见的。孙膑可曾下山?”

“是的,魏申将他请回来了。”

“此人如何?”

“与武安君不同,为人谦恭,从不谈兵,乍看上去,不似习兵之人。”

“嗯,”惠施半闭两眼,点头道,“果真如此,当是大家。他现在何处?”

“本来拟定歇于魏申府中的,武安君闻讯,登门将他请走了。”

惠施彻底闭目,半晌,又微微睁开:“这个武安君,开始让人头疼了。”

太子申惊异道:“先生何说此话?”

“此人要把魏国变成一座兵营。”

太子申急道:“这如何能成?此番前往云梦山,魏申路上亲眼所见,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怎能再堪征战呢?”

“唉!”惠施沉默许久,长叹一声,“魏国多事啊!”

魏惠王正在御膳房用餐,毗人轻步走来,不无兴奋地说:“陛下,殿下回来了!”

“哦,申儿回来了,”魏惠王淡淡应了一句,伸手提箸,夹牢一块肥肉送入嘴里,大口咬嚼起来,似乎这事儿平淡无奇,根本不值一提。

毗人一怔,悻悻地站在一边,脸上的笑容也僵起来。

魏惠王又嚼几口,似是意识到什么,猛然扭头,欲说话,满口肥肉,欲咽下,尚未嚼碎,也似等不及,急得唔唔几声,“呸”的一声吐出,喷了毗人一脸一身。毗人吃此一吓,擦不敢擦,躲不敢躲,怔怔地傻在那儿,目光呆滞地望向惠王。

魏惠王腾出口舌,急问:“你方才说什么?申儿回来了?”

毗人一时惶急,竟是说不出来,只好点头示意。

魏惠王两眼大睁:“孙子来了吗?”

毗人又是一番点头。

魏惠王忽地站起,几步走出御膳房,口中叫道:“快快快,宣他书房觐见!”不及毗人答话,就又停下步子,扭过头来,“孙子人在何处?”

毗人总算缓过神来,急前一步,小声说道:“回禀陛下,孙子已去武安君府上。”

“备车,”魏惠王急道,“寡人亲去迎他!”

毗人略加迟疑:“陛下,夜已深了,陛下若是兴师动众,恐有不便。再说,孙子既在大梁,陛下欲见,也不急在眼前一时,老奴——”见惠王摆手,赶忙止住。

魏惠王似也冷静下来,缓步转回,点头道:“嗯,你说的是。贤婿与孙子也有一年未见了,让他们叙叙旧也好。你去安排,明日晨起,宣二人前殿觐见!召申儿来!”

“殿下已在书房外,等候复旨。”

魏惠王闻言,旋即转身,大步朝御书房走去。

翌日晨起,庞涓引领孙膑早早驰往魏宫。

远远望见宫门,庞涓笑道:“孙兄你看,陛下、殿下都在那儿迎你来着!”

孙膑抬头,果见魏惠王、太子申、毗人及宫中近侍一堆三十余人,站在宫门外面的台阶上,无不引颈候望。看到他们的车马,魏惠王迈步走下高高的石阶,迎至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