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第六章 试四子诚心,鬼谷子开山收徒(第6/17页)

三人分头尝过,再尝树上之桃,味儿竟无一丝儿区别。

“诸位仁兄,”庞涓看着周围的地势哈哈笑道,“你们看,此处偏静,想必先生未曾来过,因而只知崖上有桃,不知此处也有桃。我们可将此桃摘回,就说是崖上之桃,想必先生吃不出来!”

孙宾思忖有顷,点头道:“摘回去可以,但只能说是谷底之桃,不能说是崖上之桃!”

“孙兄差矣,”庞涓连连摇头,“先生有言在先,要的是崖上之桃,不曾说要谷底之桃。我们已经来到崖下,摘回的却是谷底之桃,莫说别的,纵使童子,也会取笑我们!”

“二位不要争了,”张仪截住话头,“我们各摘一些回去,谁也不许说是谷底之桃。先生若能识别出来,在下服了。若是识别不出,我们谁也不可说破,心中有数即可!”

见张仪、庞涓定要这样,孙宾、苏秦也无话说,各自寻了中眼的桃子摘下,拿袋子装了,按原路回去。

返程路熟,加上连走数日,四人的脚力也上来了,不消两日,就已回到鬼谷,各将一袋桃子呈与童子。

童子验过,抬头问道:“这些可是崖上之桃?”

“当然,”庞涓大大咧咧地呵呵笑道,“师兄若是不信,尝一口就是!”

童子也不说话,收过桃子,径进草堂。

四人也是困了,回到草舍倒头就睡。

翌日晨起,童子拿着四袋桃子走到四人草舍前面,将袋子“啪”地扔在地上,对四人道:“先生说了,这些桃子,你们留着自己吃吧!”

庞涓、张仪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问:“先生为何不吃?”

童子扫过他们一眼,冷冷说道:“四位士子请跟我来!”

四子心中打鼓,忐忑不安地跟着童子拐进一处山坳。童子指着前面一片树丛:“你们过去看看,就知先生为何不吃了!”

四人急走过去,目瞪口呆,因为横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片更大的野桃林。庞涓摘下一颗尝过,果然也是又涩又酸,与他们费尽辛苦摘回来的桃子毫无二致。

童子缓缓走过来。四人无话可说,各自低下头去。

童子哂笑道:“知道先生为何不吃了吗?”

“小师兄,”庞涓眼珠儿一转,做出悔过的样子,“我们知错了!请师兄转呈先生,就说我们这就返回野人谷,定为先生摘下崖上的桃子!”

童子白他一眼,再逐个扫过众人:“哼,崖上的桃子,就凭你们,此生怕是摘不回来了!”

四人眼前立即浮出陡峭、光滑的石壁,颔首叹服。

张仪心中一动,抬头问道:“请问师兄,先生是否早就知道我们摘不下来?”

“当然!”童子脱口应道。

“先生既知,”张仪不服了,“为何定要我们去摘?这不是有意为难吗?”

“你们摘不下来,有人却能!”

庞涓急问:“谁?”

“猴子呀!”童子以长者的口吻教训道,“智者善假于物。你们临行之际,师兄已经告诉你们,此谷居住一种猕猴,甚是爱吃此桃。此桃成熟时节,猕猴往往会于凌晨时分结伙缘藤而下,跳到松树上面,在那儿吃桃。猕猴爱闹,往往是一边吃桃,一边摘桃打闹。你们若是心平气静,善于观察,必能觉察此事,届时只需候在下面,不费吹灰之力,伸手接住那些猴子扔下的鲜桃,就可品尝仙果了!”

童子这么一讲,四人完全心服了。

庞涓朗声说道:“请师兄转告先生,我们这就去取桃子!”

“这就不必了。”童子白他一眼,“先生口味甚是特别,一年之中,崖上之桃唯有前两日好吃,你们再去,已过时日了!”

“那——”庞涓怔道,“先生总该吃点什么吧?”

“先生新采一品茶叶,需用猴望尖的甘泉水冲饮。先生说了,你们四人若有愿心,可去各汲一桶甘泉之水,供先生冲茶!”

四人皆是振奋。

庞涓急问:“请问师兄,猴望尖在哪儿?”

童子指着不远处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尖:“就是那个山尖尖,你们可认准了,莫要跑错地方。在山尖西侧,离尖顶数丈处有一孤松,松旁有一山泉,先生要的就是那道泉里的水!”

半个时辰之后,四人各自背了盛水的木桶离开鬼谷,望着猴望尖寻路而去。

那个山尖看着不远,走起来却是费时。四人沿谷底一条小径绕来转去,直走大半日,方才到达山脚。

四人抬头望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猴望尖就如一桩孤柱拔地而起,耸入云际。眼前除去悬岩峭壁之外,竟无一处可攀。

张仪咂咂舌头:“乖乖,莫说是人,纵使猴子,怕也难攀上去!”

庞涓哂道:“废话,要不然,怎能叫它猴望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