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第2/2页)

“如是我闻。。。。。。”悠扬的佛音在房间里响了起来,两个声音一先一后,一跟一随,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杭州离西川有四五千里地,静月坐的马车算是极好的了,一天也不过走一百多里路,照这样算来,也得将近两个月到西川,何况蜀地多山,路况不佳,就算走的顺,也得两个多月。

转眼间,静月他们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路程也走了多一半了。本来依着赵谦的意思,还想顺捎着游游山玩玩水,不过静月和水征每天晚上都去捉鬼,每次回来都搞的疲累不堪,赵谦难得的体谅了小尼姑一下,不再天天嚷嚷着登名山大川了。

他知道小尼姑搞的这么辛苦,一切都是为了他,如果不是因为他,小尼姑根本不会去和阴司官吏做交易,也不会每每在降妖捉鬼时搞得自己伤痕累累了。

静月不管伤的多重,却从没抱怨过一句。每每觉出赵谦情绪失落时,还反过来轻声安慰,不然就是转换话题,让赵谦和她一起念佛。

对着如此胸怀博大的静月,对着如此平和慈悲的小尼姑,赵谦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收起了阴狠歹毒之心,逐渐的向着静月靠了过来,离静月心中的佛靠近了一些。

心思虽然有了回转,但这么多年的积习,要改变过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色”之一字,赵谦仍是放不下。

虽说不去外面寻花问柳了,但每晚于床第之间,仍是抱着静月求欢。

静月知道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办,而要改掉赵谦的坏习惯,也要一步步慢慢来,于是没有刻意的拒绝,只是每天一定要让赵谦念一遍楞严经。

七月,静月一行人终于进入了蜀地,赵谦问静月到底去哪里找人,静月但笑不语,被问的多了,只说是向西就好,到时候大家自然会知道的,于是一行人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跟着静月向西走。

七月十三这天,他们在山间迷了路,等出得山来时,才发现他们是从另一条路下山的,根本就找不到李秀事先打听好的镇子了。

不过他们的运气还算不错,在山脚下发现了一个不太大的村子,天色已晚,静月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找户人家借宿了。

他们敲开了村中最大的房子的大门,说明了情况,在掏了一大锭银子后,这家人欣然同意他们借宿。

这家主人姓崔,叫崔有财,是一个居士。

他也信佛,而且信仰十分虔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除了有家有室以外,他同寺院里的和尚没什么不同。

这崔有财虽然很信佛,但他有一个怎么也戒不掉的毛病,就是爱财。而且他的爱财,已经到达了十分吝啬的地步。谁要是拿他一根稻草,他都得心疼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这次见李秀递过来这么一大锭银子,立时喜笑颜开的将众人迎了进来。

看在银子的份上,他破天荒的在菜里放了油,给静月他们弄了一桌子的素菜。

山里人家,没多大地方,也没有多大的规矩,崔有财和赵谦他们坐了同一张桌子,陪着赵谦他们同吃。

崔有财的妻子和儿子儿媳,就在旁边另支了一张小桌,分了点菜,一围而坐。

崔有财信佛多年,见静月也是个修佛之人,就和静月讲起附近村子菩萨显灵的种种事件,再加上李秀等人时不时的插科打诨,饭桌上倒有热闹。

谈得正欢,静月忽然停了筷子,拉了拉赵谦。

赵谦低下头来,只听静月轻轻在他耳边说道:“你听见有人敲门的声音了吗?”

赵谦凝耳细听,却什么也没听见。

静月说:“不对,不对,有人敲门,我听得真真的。”

赵谦向李秀他们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安静。

笃。。。笃。。。笃。。。

果然,象有人在用手轻轻的叩门,声音很轻,若不是用心听根本听不到。

“谁呀,等会儿。。。。。。”崔有财的儿子答应着,跑去开门了。

过了一会儿,他骂骂咧咧的回来:“秽气,是一个要饭的。”

今晚的饭菜不是自己掏的钱,崔有财乐得在静月面前卖个好,大方的说道:“盛碗饭给她。”

崔有财儿子倒也听话,盛了一碗饭,端着出去了。

没等多久,他端着空碗回来了:“爹,她说她的鞋破了,要讨双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