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一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8月31日。1449年的这一天,发生了土木堡之变;1944年的这一天,华沙人民起义;1997年的这一天,戴安娜王妃去世。

|土木堡之变|

首先来说说土木堡之变。这段历史在我们的历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并且在一本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也讲了很多。《明朝那些事儿》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当年明月写的,因为他喜欢明朝,所以他把明朝写成这儿也好、那儿也好。由于他这本书,使得年轻一代都对明朝有特别大的热情,以至于上次我在这儿说明朝“三无”——无名将、无名君、无名士,遭到各种人臭骂,说历史不是这样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对大家的影响。《明朝那些事儿》中很多都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其实跟那些伟大的朝代相比,明朝确实不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我多次讲过,到南宋的时候中国的岁入,也就是年收入,可以到六千万贯,而明朝的时候只有几百万两。再看看你能说出什么明朝的大诗人、大词人?明朝的小说也还不算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东西,今天我们说“四大名著”,明朝的小说还完全不能与之相比,实际上罗贯中的时代也不能和唐宋八大家时去比。明朝的将领也没有特别厉害的,他们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在这次土木堡战役中五十万明朝大军最后全军覆没。如果把明朝打过海盗的戚继光和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大名将相比,我觉得也差着一个档次。但是就因为《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才使大家对明朝比较感兴趣。

总的来说,明朝是一个比较窝囊的朝代。其中最窝囊的就是明朝出的那几个大名人,这些人不是什么大名将、大名士,而是大太监。世界历史上最富有的人的排行榜中有教皇,有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明朝的大太监,可以说是富可敌国。明朝出了正、反面的大太监,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的。中国最贪的大太监刘瑾就是明朝的,已经列入全世界最富的人,大概能排前五名。中国最牛的大太监也是明朝的,就是郑和,郑和当年下西洋,已经到了肯尼亚了。明朝还有最坏的大太监魏忠贤,坏得简直一塌糊涂,罄竹难书。除了这些人之外,明朝还有一个像刘瑾一样贪、像魏忠贤一样坏的大太监王振,今天要讲的土木堡之变,就是他干的。其实我有时候也觉得特别奇怪,太监怎么都能坏成这样?如果说太监是因为生理问题,才有各种各样变态的东西,那在别的朝代也有太监,偶尔也有比较坏的太监,但是像明朝那种层出不穷的、那么多的坏太监,还真是少有。我觉得这首先是明朝皇帝的问题。在这儿我们说的只是几个大的太监,明朝的时候最多有十万太监,遍布全国的每一支军队的监督都是太监,去收税的是太监,特工部门也是太监,东厂、西厂都是太监。明朝完全是一个被阉割了的朝代。

当然不管怎么样,还是有很多民族主义的年轻人会说,明朝是我们汉人的朝代,不管怎么样也是我们汉人的朝代好。其实我觉得评判一个朝代的好坏,要看人民的生活过得幸福不幸福,如果人民生活不幸福,即使皇帝就是汉人那又怎样,那也要批判,要推翻。如果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即使是康熙、乾隆这样的满族皇帝当政,那一样也是好的朝代。我自己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坚决不会以种族来评论一个朝代的好坏。明朝的皇帝总的来说是有严重缺陷的,比较好的皇帝数不出来几个。大概也就永乐帝还算不错,但他皇帝的位子还是篡夺来的。崇祯帝还算是勤勉,但是大厦将倾,他也无力回天。剩下的明朝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有各种缺陷的,这一大堆有缺陷的皇帝,就导致了一大堆本身就有缺陷的太监被任用,大家混在一起,才弄出了这么一个怪胎一样的朝代来。

王振在进宫前原本是个知识分子,但他觉得考举人、考进士有点儿难,后来他一想要么干脆我给自己阉了得了,这样就可以直接进宫了。这人一旦有这样的想法,首先就说明他的本性是有问题的。在王振进宫之前,明朝的宫里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遵守太监制度的,当时宫门上专门挂了一块三尺铁牌,上面写着“内廷干预外事者斩”,就是内廷里边的人谁都不许干预国家政事,之前这个制度执行得还比较好。明朝有一个小小的优点,就是始终没有出现皇太后、外戚等干政的事情,其实还是因为明朝的太监太厉害了,皇太后、外戚根本就成不了气候。王振本来是个读书人,当过老师,被阉以后进了宫,正好服侍的是太子。老皇帝一死,这位太子就继位了。中国自古太子一继位,地位马上就变了,当年服侍太子的老师们、太监们马上就上来了,包括太子的亲妈也要上来。这太子本来就特别喜欢王振,因为王振特别会甜言蜜语,你想在一帮都没读过书的太监当中,王振应该算是最聪明的。于是太监王振就开始不断地被提拔,然后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