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2/2页)

| 世界阅读日 |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据最近一次调查,犹太人一年要读60多本书,日本人一年要读40多本书。我们中国人 2005年人均读4.5本书,2008年人均读4.72本书,2009年人均读3.88本书,2010年人均读4.25本书,2011年人均读4.35本书。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但这个统计有一个很狡猾的地方,统计的不是美国人而是犹太人。全世界只有一千多万犹太人,一半以上在美国,还有许多在以色列。美国的六百多万犹太人实际上就是美国的精英,有高等学历的犹太人比例超过美国普通人群的一倍以上。据我在美国生活这些年的感受,美国人也不是很爱读书。聊天主要话题是体育,美国人很爱看球,然后偶尔聊聊娱乐,基本上就这两大爱好。印象中大家唯一能一起聊的一本书就是《哈利·波特》。但美国是一个尚武民族,是横枪跃马的欧洲移民后代。我们不去跟美国人比,而应该跟我们自己比。

欧洲很多国家,军人、骑士地位很高,日本也是武士排在最前面。而我们是“士农工商”,读书人排在第一,兵已经不知排哪儿去了,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读书立国的民族。今天人均一年读四本书,好还是不好呢?这个由大家自己去想。我并不认为读书多就一定好,过去大家从小就读“三百千”、“四书五经”,也没有让这个国家繁荣富强起来。而美国大家聊着体育,却成了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所以到底要不要读书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尤其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到底有多少值得读的书呢?过去的社会保持千年不变,书可以当镜子,历史可以当镜子,你可以校正自己,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而十年前写的书,今天是不是就已经落伍了呢?去年写的书,虽然没有落伍,但是不是已经沉淀好了呢?什么样的书既沉淀好了,又没有落伍,而且对你有指导意义呢?其实这个时代,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自己出去看这个世界,可能比读别人替你想好的事情要更好。但就算行了万里路,书还是要读的,因为一个人的一生绝不可能穷尽人类的智慧。

但是读微博算不算读书呢?我自己算过一笔账,一年读了四十万字的微博。四十万字大概是两本书。今天出版的书差不多是二十万字一本,比这个再多就没人看了,今天很少出三十万字以上的书。四十万字的微博给你的思想、精神、阅历带来的启迪,和两本二十万字的书比起来孰多孰少?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并不是说看微博一定是浪费时间,四十万字的微博,如果有很多东西沉淀在你的心里,比读两本二十万字的烂书,要有意义很多。

我成长的年代没有微博,也没有电视,收音机里天天播的就是《岳飞传》,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大家当然是读书长大的。当时我家里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我们家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上面是书,到处都堆满了卡片。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这句话在哪本书第几页,等等。

但是不能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是读书长大的,就要求所有人读书,不能说读书长大的一代人就比看电视长大的一代人要好,只能说我自己对书有感情,我自己愿意读书愿意写作,也愿意以后去教书。但我不是青年导师,也不是“心灵鸡汤”,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网也好,看电视也好,都是阅读,即使一本书都不读,只要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你拿腿去走,在网上有筛选信息的能力,一样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