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第2/3页)
他在中原大战结束后来到南京,年方29岁,那时候因为没有南京长江大桥,火车沿着津浦线只能开到浦口,然后再下车上船摆渡过江。当时全体国民党大佬、全体中央委员竟然过江迎接29岁的张学良。张学良的船过江的时候,长江江面上所有的军舰跟民船都一齐鸣响汽笛向张学良致敬。船到南京,蒋介石亲自迎接张学良,拉着张学良就上了中山陵,两人在那儿结拜成为兄弟。那时候蒋40多岁,张学良29岁,张学良到了人生的最高潮,全国人民都夸奖他。
“九一八”,这也许是人生的巧合,或者叫人生的因缘际会,1930年9月18日的时候,张学良到了人生的最高点,紧接着一年后1931年9月18日降到了人生最低点。东北军不战而退,导致整个东北被日本占领,张学良被全国人民痛骂。当然后来很多人说是蒋下令不抗日,可是在张学良晚年的时候,他多次在各种采访里亲口证实蒋当时并没有下不抵抗的口令,是他自己觉得打不过就不要轻举妄动。这导致非常惨重的损失,日本区区那么点儿人就占领了整个东三省。当时东北军实际上比中央军的装备还要精良,是全国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东北有钱,有稳定的后方,有中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东北军有大量飞机,而且有留法归来的飞行员,东北军有坦克有大炮,装备是最精良的。但是就在那个时候,东北军不战而退,白白交给日本人几百架飞机,中国空军的绝大部分飞机在东北都给了日本人,大批坦克大炮、东北兵工厂等,都交给了日本人。“九一八”是张学良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当然,张学良当时只是一个年轻人,他身边有一大堆老将,老将们都是当年跟着他爸南征北战的,每个人都有八九个姨太太,所以已经不太想打仗了。所以东北的失守也不能全怪张学良一个人,是整个东北军上层的腐败导致的。
张学良的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关东军驻东北的司令叫本庄繁,东三省的三位省长或者主席,两个姓张一个姓万——张作霖、张作相、万福麟。本庄繁约三位打麻将,打麻将时打出一张牌,本庄繁说“本庄打出两张一万”。本庄就是坐庄嘛,他叫本庄繁,所以说“本庄”,“打出两张一万”就是他打出了两张一万的牌,意思就指两张——张作霖、张作相,一万——万福麟,当时在民国传成一个著名的段子,说果然是“本庄打出两张一万”。但是我猜这完全是段子,民国的时候人们编出很多这种正经段子,其中一张已经不是张作霖了,而是张作霖的儿子,给打出去了。这还没算完,在全国人民愤怒的声浪中,1932年广东军队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然而东北军紧接着在1933年又几乎不战而败,使热河也被日本轻易占领了。
我个人觉得这个时候张学良已经难以有任何托词,东北是你故乡,东北军队全都由你指挥,这个时候还不打,什么时候打?广东并没有被日本占领,但是广东军队十九路军,抛头颅洒热血,在上海英勇抗战。说到这儿我想说一个我个人的可能会挨骂的小观点:南方人平时不爱说话,但是打起仗来,尤其对外族,是极其勇敢、极其顽强的,死活打不趴下。我举个例子,蒙古人来,把汉人分成两种,一种叫汉人,一种叫南人。汉人就是早就投降了的北方人,南人就是一直坚持跟蒙古干到底、一直干到崖山的南方汉人。清军来也是,北方很快沦陷,打到南方的时候,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南方人拼命跟清军打。日本人来了,东北一下没了,卢沟桥事变,平津四天就没了,黄河以北迅速就没了,可是打南方打了八年。南方人平时不爱吹牛,说老子能打,但是真正打起仗来,南方人是坚韧勇武,非常能打。1932年广东军队在上海几乎和日本打成平手,打得日本人三易其帅,四次增兵。最后淞沪抗战虽说失败了,我军退出了上海,然而还有民间义士王亚樵这种南方人研制炸弹,安排在沪韩侨尹奉吉,在虹口公园里刺杀了日本派驻上海的一名司令白川义则大将,可见南方人非常勇武。
东北军非常丢人,丢了东三省不说,紧接着丢了热河,使得日军一下子就进入到长城一线。长城离东北还有一段呢,那时候不叫河北,那时候比现在多几个省,叫热河、察哈尔、绥远。结果热河放了两枪迅速溃败,然后日军占领长城一线。长城是汉人最后的防线,自古以来如果长城被占领的话,整个汉人的政权就被消灭了。长城抗战爆发的时候,东北军又丢了人,因为在长城抗战中打得最英勇的是二十九军,中央军在古北口血战,晋绥军在忻口血战,唯独最能打的东北军没干什么,就是来了个王以哲打了两下。全国人民不干了,张学良被迫引咎辞职。这之前,张学良有两年半最辉煌的时候,黄河以北都归他,大概中国三分之一是归他的。最辉煌的这两年半结束了,他下野了,被何应钦代替了,管黄河以北的这一块。这当然没什么可说的,张学良理所应当辞职,但是他最后又回来了。因为东北军无论如何是他张家的部队,东北军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是他们张家自己从兜里拿钱养的,当然兜里的钱其实是东三省人民的钱,但是那个时代不管,大家吃张家的、喝张家的,东北军就是张家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