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第3/3页)

王景弘追随了郑和一辈子几十年,最后在印度郑和拔下自己的牙给王景弘说,回去跟皇帝说我已经死了,所以王景弘带着郑和的牙回来了。因此在正经的郑和墓里就只有他的一颗牙。郑和本人去干吗了?没有历史记载。

我敬佩郑和这种为了信仰可以奋斗一生的人,我猜他一定从那里出发,一路朝着麦加城走去。这是一次走到麦加的遥远路程,比唐僧西天取经,从中国长安走到印度,还要艰难。但是我猜信仰能冲破千山万水,我特别特别希望郑和垂垂老朽,六十多岁、七十岁的郑和最后走到了麦加,摸到了他心中神圣的石柱,实现了一个穆斯林一生的信仰。

这就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大家说我意淫也好,还是我的美好愿望也好,反正这就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了,他再也没有回来。希望他当时找到了心中的圣地。

| 梁启超去世 |

1929年1月19日,中国近代巨匠、思想家、政治家、作家——梁启超先生去世了。梁启超先生去世的时候,年纪并不是很大。为什么去世呢?是因为协和医院的一个医疗事故。协和医院的医生把他照透视的片子看反了,梁先生是肾出了问题,要割掉一个肾,割掉一个肾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问题的,但是那个医生拿片子的时候拿反了一看,就开始动手术了,把梁先生那个好的肾割掉了,只剩了一个坏的肾,那这下梁先生就没有办法了。

但是梁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梁先生是一个爱中国的人,梁先生最后在床前对的他的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讲,不要把我去世是医疗事故这件事,告诉报社告诉全国人民。为什么?因为我们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想启迪民智开化民智,想让大家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相信西方的那些现代的科技。如果说我是因为住在协和医院里被西医给治死了,而且我又有这个地位和名声,那么这对中国人民相信真理、相信科学、相信西方的先进技术是有负面作用的。为了不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再添上这些麻烦,就不要去讲。所以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梁先生是因为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去世的。

梁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今天很难出现像梁先生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又有深厚思想、学贯中西的人。梁先生在清华时是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这四大导师都是当时非常伟大的大学者。他们是赵元任、梁启超、陈寅恪和王国维。

今天虽然清华是我的母校,我也要说今天的大学里,包括我们清华大学,像那样的四大导师没有了,一大导师也没有。大师,学贯中西的大师,一个都没有。今天你读到了博士,读到了博士后,当了博导,你拿出你的学问来看看,走进你的书房看看,你最多被称为屌丝学匠。屌丝学匠虽然也能称得上博士,虽然屌丝学匠的博士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屌丝学匠和那一代伟大的大师是不能比的。

那些大师都有自己完全独立自主清晰的思想,是完全透彻看清楚了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时代。那样伟大的大师的时代可惜我没赶上。希望在不久的以后,还能出现像梁先生这样的大师、像四大导师时代那样的大师。今日大学重理轻文,你来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工作,像职高,像一个职业培训所。怀念梁先生。

梁先生还很会教育孩子。梁先生这些孩子,全都是拿《论语》对照着,都可以对照出来的君子,一个一个君子。而且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科学院里,都只有几十名院士,在全国精英集中的科学家院士名单里,只有一对院士是亲兄弟俩,解放前是这样(当时叫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也是这样,他们就是梁先生的两个儿子,建筑大师梁思成与考古大师梁思永。(解放后梁思永作为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也已具备当学部委员即院士的资格,可惜在评选前就去世了。)梁先生的儿媳妇是民国第一大才女美女林徽因。所以梁先生这一辈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