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第3/4页)

君子长什么样子,君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即使在大师辈出、君子辈出的时代——民国时代,梁先生也是君子中的君子。梁先生的一生,就是君子的一生,当然他的爱情故事首先已经很君子了,梁先生和林先生的爱情故事是始终都被传诵的。大家知道金岳霖先生,因为挚爱林徽因先生,所以金先生终身未娶,一直跟着梁家生活。梁家在抗战前富有的时候,住在大院子里的时候,金先生就住在跨院里。

梁家最惨的时候,就是日本人来了,所有的北京知识分子集体逃难。梁先生说了,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不能上前线,但我们至少可以为国家尽忠守节,所以当时的逃难,其实没有什么目的,就是为了尽忠。

到了李庄,因为那时候,梁先生创办的营造学社并不是政府看重的事情,其他的什么清华北大啊,南开啊,都还有预算,还是有工资的。但营造学社是一个民间组织,在一分钱也没有的情况下,就那样逃难。最后已经逃到长沙,任何东西都带不了的情况下,梁先生林先生决定,把所有古建筑的资料带着,衣服都不要了,最后到了李庄。

在李庄六年,在连电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们亲自做坯、烧砖,亲自盖房。我估计那是两位大建筑师这辈子盖的最难看的房,一间小房。金先生依然赶来,在旁边搭了一间耳房,全家只有一块大木板和一块小木板,大木板是梁先生林先生用来写《中国建筑史》的。

中国的历史以前从来不写文化历史,中国只写帝王将相,怎么当官,怎么谋国,这最重要。所以民国的一代大师们,他们修了中国整个两千年的文化史,包括郑振铎先生修撰的《中国俗文化史》,林梁两位先生修的建筑史, 鲁迅先生修了一个历史最短的小说史,因为小说从明清才开始。金先生在小木板上写《知识论》,他的哲学著作;林梁两位在大木板上写《中国建筑史》。

最后回到北京以后,金先生也在清华里面做教授。我妈说每天下午,只要看到金先生夹着诗集路过我们家,就准是下午四点。金先生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到对门梁先生家里去。梁先生是一个胸怀非常广阔的人,梁先生让自己的孩子们管金先生叫金爸。金先生到卧室里去,那时候林徽因先生长期卧病在床,去给林先生读诗,然后梁先生在外边给大家开会。

之前对徐志摩的态度也是,林徽因先生很喜欢跟徐志摩先生在一起排练话剧,然后梁先生就做幕后,毫无怨言,也不吃醋。他们排话剧,梁先生负责买盒饭、当司机等等。徐志摩为了亲临林徽因先生的讲座,冒险坐了一架邮政飞机,从南京起飞,然后飞机失事,在济南逝世了。

这个消息传到北京,第一个出发去找徐志摩先生,去现场的就是梁先生。梁先生开着车,带着金先生,其实是两位情敌,去济南找徐志摩。沈从文先生在青岛教书是第一个到的,当时梁先生在现场,还捡了一块飞机失事的飞机皮,回到北京以后送给了林徽因,因为这是林先生的初恋,那块飞机皮一直挂在林先生卧室的墙上。

梁先生是一个胸怀非常广阔的人,广阔到什么程度?当时二战末期,美军有好几个作战方案,其中一个作战方案是从中国大陆开始反攻,从中国大陆开始起飞,因为当时在西南建了好多机场,在贵州四川湖南,然后在那儿起飞B29飞机轰炸中国日占区的军事目标,就找到了梁思成先生。

那个时候因为没有经费,梁先生已经在这个李庄憋了很久,每天干吗呢?梁先生是君子,想法你是想不到的,他每天带着营造学社的助手爬竿,说现在虽然不能考察古建筑,在未来还是要考察古建筑的。考察古建筑,爬是重要的一个技能,梁先生每次考察古建筑的时候都亲自爬,有时候林先生也一起爬,爬河北的塔,爬五台山唐代的庙啊等。所以那几年梁先生每天都在那儿爬竿,是为了以后还能去考察古建筑。

我看过一个特别感人的记载,就是剑桥大学的教授李约瑟,后来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他对中国文化很了解,抗战时期他也来过中国,他就想去寻找中国的知识分子。他最后找到李庄,有很多机构都在李庄,包括当时的中华研究院,当时的同济大学分校等。李约瑟先生写的回忆录特别感人,说到了一个穷乡僻壤,没有电,什么现代化设施也没有,一个原始的地方。突然来了一大堆老朋友,一大堆衣衫褴褛胡子拉碴,但是人人都说着非常标准的英文的中国知识分子,就在那个地方,在为国尽忠守节。

所以美军在李庄找到了梁思成先生,说你去把中国日占区的那些古建筑都标出来,让我们轰炸的时候,保护中国古建筑。梁先生以大君子大名士、大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不但标了中国的古建筑,还标了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并且对美军说,建筑是人类的遗产,是人类的文化,不能因为一次战争,你是坏人、我是好人等这些事情,摧毁掉人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