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第3/3页)

纳粹党给了全人类一个血的教训。所以这一天,1919年1月5日纳粹党在德国成立埋下了未来的祸根,未来有关二战,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会跟大家来详细讲,今天先讲到这里。

| 杜布切克正式掌权 |

接下来一件小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小事情,但是对捷克人民来说,是他们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1968年的这一天,1月5日,捷克的杰出领导人杜布切克正式掌权。当然这个时候是深冬啊,1月份是很冷的,但是杜布切克掌权以后,推行了著名的“布拉格之春”改革,算是铁幕的东方(因为东方的华约和西方的北约在冷战中间是两大对立集团,他们的界限被叫作铁幕),第一次出现了改革的曙光,人民开始获得了言论自由等各种各样的权利。

由于当时正在冷战时期,每一个国家尤其在前线的这些国家,都要加入强大的阵营,铁幕这边是北约,铁幕那边是华约。所以在捷克,杜布切克的这个改革让以苏联老大哥为首的华约国家产生了强烈的恐惧,觉得这个是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平演变,支持自由化等,是不能被允许的。所以在捷克正在进行轰轰烈烈改革的时候,苏联纠集了华约其他各国的军队,悍然出兵捷克,以武力镇压了捷克人民的改革和“布拉格之春”。

此事后来被捷克伟大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写进了他的伟大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后来还被拍成了一部优秀的电影——《布拉格之春》,里面还有我非常喜欢的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当然了,很多伟大的历史事件都被拍成了电影,被写成了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为艺术增添了好题材好作品。但是当时当地的人民,承受这些的人民,是非常痛苦的。

我后来去捷克,在布拉格时专门去了那个广场。布拉格人民聚集在这里,要求改革,要求自由的这个广场,现在是捷克最重要的、每个游客都要去看的纪念广场。广场旁边就有一个纪念馆,纪念捷克人民当时怎样为了自由在奋斗。旁边的纪念馆里有大量照片啊、录像啊,记录当时苏军的坦克铁蹄开进捷克,把捷克人民自由的希望浇灭。但是,这件事情其实对整个东西方冷战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东方,铁幕东方的人民要求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终于在20多年之后,铁幕降下来,各国人民依然追求着自己向往的自由。

| 福特公司正式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

下面还有一件小事情,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是1914年的今天。1914年,大家想啊,现在是2013年,就是九十九年前的今天,福特汽车公司正式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并把工人的日薪从两块半美金提高到五块美金。

大家知道,五块美金啊,今天当然只能买俩汉堡,但是在那个年代,五块美金,是非常非常值钱的。那个年代呢,一辆汽车,一辆福特自己产的汽车差不多卖到三百美金,之前可能稍微贵一点,因为生产效率没有那么高。自从福特汽车厂改革以后,由于生产效率空前提高,工人热情空前提高,一辆汽车的价钱,大概从六百多块钱降到了三百多块钱。三百块钱大家算一下,按五块钱一天的工资,差不多一个工人,六十多天的工资就能买一辆汽车。这个生活水平,在九十九年前,当时是举世无双的。不要说我们中国老百姓当时连鞋还买不起,即使是其他国家,欧洲的国家也还都做不到。中国当时一辆汽车大概卖个几百大洋吧,只有极少数官员、商人能买得起。

但是中国当时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中国当时空前地重视教育,所以当时教授的工资空前地高。当时中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几块钱的工资吧,一个军官,要在前线卖命的军官,大概十块二十块这样的工资。但是当时一个大教授能挣到三四百块,一个普通教授也到了两百多块。当时一辆几百块大洋的汽车,除了官员、高官以及比如说一个部长,当时能挣到一千块大洋,像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当时做总长能赚到一千块大洋,一个月就可以买一辆汽车。当时一个教授的地位居然跟一个高官一个富商一样,一个大教授差不多两个月的工资也可以买一辆汽车,和当时美国一个工人的生活水平是持平的。

一个普通工人挣几块钱、买辆汽车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我不知道我怎么算今天的一个工人要多少天工资才能买一辆汽车,这需要一个很大的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