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第6/7页)

我们稍加回忆,便可看出这段话是卢梭为了再次阐发他在《第五次散步》中所陈述的如下一段意思: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任何东西能保持一种永久不变的形态。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也同事物本身一样,经常在变动。……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能使我们永远寄托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因此,我们在世上所能享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瞬间即逝的快乐。至于永恒的幸福,我怀疑世上是否真正有过。

我们把这段话和上一段话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意思虽然相同,但措辞和写法有了变化,便不乏新意。这种写法,在卢梭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读卢梭的书,这一点,请多留意。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谈这次《散步》的正文。

正文从第114页“三天前,P先生来看我”起以下,让我们对这篇文章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这篇《散步》的话题,是由达朗贝尔为热奥芙兰夫人写的一篇悼词引起的。达朗贝尔在悼词中对热奥芙兰夫人喜爱孩子说了许多赞美的话,然而笔锋一转就说凡是不喜欢孩子的人就是天性败坏的人。卢梭认为,达朗贝尔的这个武断的结论是针对他说的,是指摘他不该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育婴堂而不亲自抚养;他说:即使达朗贝尔的话全对,也不该写在悼词里,不该用这种指桑骂槐的笔法,用坏人的形象来“糟践他们对一个可敬的妇女的悼词”。

通观全文,这篇《散步》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文章。从卢梭讲述的几个小故事看,文中表述的是他看见别人幸福和快乐他也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满意心情。但是,正如他字里行间透露的,这种满意的心情往往最终被他病态似的心理完全破坏,变得疑虑重重,觉得到处都是对他抱有恶意的人,因此他哀叹:“如果我还有机会享受来自一颗心的爱,哪怕是一个穿开裆裤的儿童的心的爱;如果我还能像以前那样常常看到一个人的眼睛流露出与我同在一起的(或者至少是由我引起的)快乐与满意,……我也就用不着到动物中间去寻找我今后在人类当中再也见不到的善意的目光了。”

(10)《第十次散步》

这次《散步》,是卢梭为纪念1728年他和华伦夫人的第一次见面而写的:

今天是圣主枝日;正好是五十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见到华伦夫人。……这第一次相见的刹那之间,竟决定了我的一生,使我在今后的一生中要遭遇到一系列不可避免的事情。

他怀着既愉快而又伤感的心情回忆他和华伦夫人相处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说他“这一生中只有在这短短的日子里,才不仅活得充实而无杂念,无牵无挂,能够真正说得上是在享受人生”。

他在书中明确表明他的一生都是华伦夫人给他的,是她塑造了他;他说,如果没有和她相处的“这短短的一段珍贵的时间,我也许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将伊于胡底,”不知道他将成为怎样一个人。

这篇《散步》开始写于1778年4月12日,接着在5月就忙于搬家,离开巴黎,迁居到埃默农维尔;在埃默农维尔刚安顿不久,7月2日便离开人间,致使这篇怀念昔日情人的文章没有终篇,给人们留下许多悬想。他还有哪些想说的话没有说?人们无法揣测,也许他将把尚未在这里说完的话,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告诉他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华伦夫人。

这十篇《散步》,文字清丽,无论写人写景或叙事析理,均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不过,笔墨的流畅只不过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文字只不过是载体,是传递思想的工具,而真正感动人的,是作者的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这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和其他十篇自传类短文,译自法国伽里玛出版社“七星丛书”《卢梭全集》第1卷;在翻译过程中,曾参考该书编者所作的引言和注释。

李平沤

2006年2月

于北京

注 释

【1】 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第一次散步》。

【2】 蒙台涅:《论文集·致读者》,《法国散文精选》,李平沤选编,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3】 卢梭想写一部表述自己一生清白的《忏悔录》,酝酿了很久,但始终没有动笔;因为写这样一本书,必然要涉及别人。1764年12月,伏尔泰的《公民们的看法》这本恶语伤人的小册子传到莫蒂埃后,卢梭便抛开一切顾虑,着手写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