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和他的《万物生长》

我对青春片不感兴趣,我不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看《匆匆那年》,也不看《致青春》,就算有人跟我说好看得要死,我也提不起多少兴趣,但我看了《万物生长》,是因为冯唐。

几年前,有个女同事送我一本书说很有意思,我接过来一看,是《不二》,冯唐著。冯唐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那个冯唐,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有点狂傲自大、有点怀才不遇的愤青作家。我一口气看完《不二》以后,我跟同事说:“相对于异类爱情文学,我更喜欢看《少年阿宾》。”她问那是本什么书?我说:“网络长篇小说,看上去很过瘾的,只是有人接受不了,你还是别看了。”

去年我在书店闲逛,有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活着活着就老了》。这是一本杂文,写得非常棒的杂文。看完这本书,我才开始认识冯唐,然后去搜索这个哥们儿其他信息,原来此人早已成名。我把他的文集全买来了,其中就有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写到这里,我想起我在公众号写文章,起一个好的标题有多么重要,有一个好标题,就能多好几万的阅读量。要不是那本杂文书名起得好,我可能现在还不知道冯唐。

我爱好很多,除了喜欢美女和写文字以外(冯唐有一篇文章《文学的金线》,看得我十分惭愧,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喜欢写作了),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了。我看过各种各样的小说,除了那些大家都看得上的小说外,还有大家都看不上的,例如修仙、穿越、灵修……但当我看到《万物生长》时,我真的很奇怪:小说居然可以写成这个样子?几乎没有情节、没有悬念、没有高潮、没有出人意料!按道理这种小说一定很烂也不吸引人,但却恰恰相反,小说很好看。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冯唐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放荡而怪诞的思维被他用小巧锋利的刀片刻在纸上,手法很粗糙,但工艺却很细腻。正是因为如此,我时不时有把书里的片段分享给朋友的冲动。

这些女教授看惯了生离死别、人世沉浮、改朝换代、阳痿早泄,就是看不惯别人幸福,尤其是小女生们幸福的样子。她们编了一本《新婚必读》,严格规定每周房事不得超过一次,过后不补,床上不许哼哼,事后不许讨论。要是欲火中烧,背诵三遍《纪念白求恩》就能软下去,不许背诵的时候想着自己老师的女儿、上海滩小影星或是红卫兵女将,不许背诵《论持久战》……

——《万物生长》

当我看到方励在微博里说要拍电影《万物生长》时,我替他捏了一把汗。小说好看,电影不好看的案例多了去了。虽然我看过方励的演讲,很佩服他的人生态度;我看过冯唐的书,很欣赏他的才气;我知道导演李玉,演员范冰冰、韩庚,他们应该不会太差。但这本没什么情节、没什么悬念、没什么高潮的长篇小说,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我简直不忍想象,我甚至猜不出范冰冰到底会演谁。小说里面所有女人的戏份都不多。等《万物生长》上映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

嗯,看完了,踏实了。

看完了不写点什么,有点对不住我的爱好,也对不住冯唐。冯唐有一本《三十六大》,里面是三十六封信,我看了以后也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写给十年后鬼脚七的一封信》,信的开头就是借鉴冯唐的风格:

鬼脚七,

你好!你妈好吗?你全家都好吗?

接着说电影。我一边看电影,一边在想那个厉害的编剧是谁,能把小说改编成现在的样子,我真的觉得蛮不容易的。本来想转发一篇影评,但发现那些影评人眼里的精彩都是他们的精彩,而我的感觉却大不同。我不想写成影评,也不想剧透,我只写自己的感觉好了,记下来,留给我闺女上大学时看。

1.

这不是一部催泪的电影,小说原本也不是一本催泪的小说。电影只是在讲述一位小伙子成长的季节,那个季节是个恋爱的季节,万物都在野蛮生长,不只是身体,还有爱情。

2.

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很丑。当我看见秋水女友白露的时候,我就好奇李玉为什么找这个演员。当这个问号升起时,很快就有了答案。那时候工科大学的女生不都如此吗?素面朝天但高傲得眼睛都长在头顶上。想起我以前在天津大学读书,本科班上只有三个女生……

3.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痴情。秋水和三个女人的爱情,一个初恋,一个女友,一个柳青。谁没有过心痛如冰刀的初恋?初恋女友的故事,被改编得很残忍,本来是俗世的爱情,被改成了凄美的故事。是的,只有当我们回头时,才知道当时的自己多么自以为是。曾经觉得自己很痴情,但最终发现,始乱终弃的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