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着阳光气息的晦暗空间~(第4/5页)

随着书页翻去,悲哀又感觉到幸福——不是幸运,那仿佛是一缕微弱的阳光。我想是得益于那种直率,就是书中出现的少女表现出的洁癖。

一个个故事非常浓郁,但绝不多愁善感,这是筒井文字的特点。我非常喜欢。当然这也是作家本人的意志,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出于气质,或者说是体质。“我家世世代代都是东京人,味噌汤里的配料大都只放一种,最多也就两种,不喜欢乱七八糟的放上一大堆。”跟这一点大概有关系吧。

精确性,没有阴霾的眼睛,再加上东京人的气质。《舌的记忆》便是这样一本书。

有些东西是无法强求的。比如在写小说时,是很难强行制造“伤心”的。“悲哀”“不幸”“困难”“苦痛”“寂寞”之类,通过对状态的描写可以塑造出来,而“伤心”却难以如法炮制。因为它原本就是无法说明的情感。野性而暴力。而这本静谧的书中充满了伤心。

在《尤克里里和巧克力泡芙》这篇文章中,我因为疏于防备,被伤心击倒。然而,这一章却美妙地散发着阳光的气息。

遭到禁锢的记忆和痛苦成了她自身的食物。晦暗的地方,擦肩而过的人们。灰色的封面很美,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这本以雨开始的书中,散发着阳光气息的部分委实不错。那并非幸运,而是幸福。

顺便一说,筒井朋美对食物的嗜好,许多地方让我产生共鸣。孩提时代便非常喜欢无花果,说到冰的话非得是“刨冰”,糯米小圆子中无论如何都要加入砂糖,至今依然不喜欢什锦火锅。虽然不喜欢果酱面包,但在某些非它不可的场合,我不知何故也(和着鲜明的印象)吃下去了。

尽管拥有这些共同点,却也有一些无法共享的记忆。

筒井把围绕着食物的诸般记忆细致冷静、满怀热情地编织起来。对于她的敏锐,我在感受到愉悦和痛楚的同时,又仿佛偷窥秘密似的,屏息静气,把书一页页地翻过去。

舌的记忆。

的确如此。我想。

孤独,面对一个人的重量

《亚洲人·日本人Ⅱ》(小林纪晴著/信息中心出版局)

《叹息的年龄》(简·斯迈利著/中川晴子译/中央公论社)

《犬上君来了》(北山叶子著/茜书房)

啊,这个人。我想。那是两年前,在书店看到《亚洲人·日本人》时的感受。封面上的女性当然不是我的熟人,然而还是心想:啊,这个人。把书拿在手中,稍稍镇定下来,又重新想道:啊,我曾经是认识他们的。

去年第二册问世。黑白照片印得十分精致,仿佛是将底片直接粘贴上去似的,封面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亚洲人·日本人Ⅱ》。呵,又见面了。我想。有什么在平日深藏不露的东西被触动了,既然这样,就无法视而不见。

作者在亚洲各国(以及巴黎)旅行、摄影、撰写文章。这两本书便是由在旅途中遇到的日本人的侧影构成的。他们为什么会在那里?在那里注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要到哪里去?

照片上的日本人,他们毫不设防的视线有时让人震惊。

小林纪晴的文章坦率到稚拙,直接触动了人们的心绪。他的文章不是描写旅途中的风景,而是把当地的风原模原样地送来。

说流浪也行,说逃避也未尝不可,也有人使用修业这个字眼。不同的缘由,各自的旅途。然而,在那里印记的一个共同点,便是一个人自身的重量。这既可以称为孤独,又可美其名曰自由。大家都面对着一个人自身的重量。

把这种事情以小说形式朴素地表现出来的短篇集,便是简·斯迈利的《叹息的年龄》。书中收录了六篇小说,每一篇都用透彻的眼光描绘普通生活中激烈的“无法忍受”的部分。

以牙科医生夫妇为主人公、并用作书名的《叹息的年龄》中有这样一段,“妻子怀着巨大的悲痛、比我有生以来饱尝的任何痛苦都巨大的悲痛回家,我是否该给予欢迎呢?结婚在我看来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容器,说到底,其大小最多只能容纳几个孩子。两种精神生活是何等复杂不得而知,而两种持续至生命终结才消失的不同的思维,会打破小小的容器喷发而出,并将它砸碎,使之变形。”

我最喜欢的是《丽莉》。丽莉单身一人,“已经一个半月不曾有约会了”,她认真地视为一大问题,这时,朋友夫妇来她家玩。三个人之间出现了危险、滑稽而又哀切的平衡。丽莉的孤独癖,朋友夫妇不断吵架,然后是鲜明的(不禁想这样说)绝望的瞬间。仅仅在单身生活的丽莉洁净的公寓里展开这些故事,这一点非常好。

一个人的孤独和两个人的孤独。人渐渐地无法动弹,啪的一下断线的话,最终便归结到一个人自身的重量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