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误(第2/2页)

而风筝巧落在隔壁的詹家院中,让才貌俱佳的二小姐淑娟拾起,并在风筝上题诗寄情。韩琦仲见到和诗,惊喜不已,又题诗一首,不料风筝落在了大小姐爱娟手中。爱娟借机向韩琦仲投怀送抱,韩被其粗俗才貌吓得落荒而逃。

之后韩琦仲入京应试,得中状元。而戚友先与丑小姐爱娟成婚,当日还误以为自己娶的是貌美如花的小姐,洞房花烛夜被爱娟的容貌吓得魂飞魄散。但这对傻男丑女,倒也是真性情之人,算得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平日虽吵闹不休,却也皆大欢喜。

韩琦仲荣归之日,惊悉戚伯父已为他聘了詹府二小姐为妻。当年惊丑的那一幕,令他至今回忆起来仍惶恐不安,但找不出好的理由拒绝,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花烛之夜,韩琦仲想着陪伴自己此生的将会是一个粗俗的丑女,失望之情不可言说,故也不谈什么风度,只对其不予理睬,冷漠至极。

新人淑娟不知何故,心中百般委屈,无处相诉。后得知真相,韩琦仲擎灯高照,见新娘居然是一位绝色佳人,与当日那位小姐大相径庭。他心中疑惑难解,但不便提及,何况如今喜得美眷,再不想忆起旧事。二人婚后在一起吟诗作赋,郎情妾意,恩爱无比。

风筝有误,曾经惊散了才子佳人。风筝亦有情,让人间无处可寄的情感,找到了依托。那些在寂寞深闺的佳人和无所适从的才子,在放飞的风筝上看到了希望。所以《风筝误》会被世人如此竞相传唱,那是因为他们都期待,今生可以遇到一份美好的姻缘。而不愿意被光阴,匆忙地耗损了年华。

只是缘分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放出的风筝,未必都可以找到知音。就像红叶题诗,御沟传情,该要修炼多少世的缘分,才能有幸将之拾取。纵算有缘在一起,亦要彼此珍惜,否则缘起缘灭,稍纵即逝。留得住今日的似雪繁花,也留不住明日的灿烂烟霞。

将万千心事寄放天涯的年龄早已过去,那份年少时的冲动,也被岁月消磨得荡然无存。不再那么奢望一场盛世繁花的相遇,不再期待月圆的重逢。春秋置换,开始让自己做一株草木,理性又安静地看着人世变迁。懂得唯有遵从宿命,才可以离合不惊;唯有恪守理则,才可以枯荣随缘。

以往看昆曲,喜欢一上场就惊艳四方的名角,如今却偏爱那些素雅从容的伶人。因为有些纷纭妖娆,只在服饰上,在举止投足间。有些美丽姿态,却是从灵魂里长出,在眉间神韵里。一个成熟的伶人,其内心已经达到一种境界,可以将万种风情,融入明净简约中。

古时候,戏子身份低微,但他们娴熟巧妙的演技,忘我的奉献精神,亦深深被人敬仰。回首那么多被封存在旧时光的伶人,他们风华过,也寂寞过,被人记起,又被人遗忘。如今的伶人,早已走在时代的前端,与潋滟红尘同步。他们将一半的岁月交付给了戏曲,一半留给了自己。戏子何其有幸,可以化身千百,有意无情地导演别人的故事。戏子又何其无辜,让孤独的自我,去尝尽芸芸众生的离合悲喜。

“最是春光易得消,才过元宵,又过花朝。芳菲时,至不相饶,才放山桃,又放庭蕉。”这是《风筝误》里的词句,仿佛每一个词客,每一个戏子,每一个路人,都在感叹流光易逝,怀念当年的美好。可是青山碧水依旧长生,日月星辰不曾死去,而我们也分明都还在,只是不再那么年轻而已。

的确,有一天会曲终人散,一世姻缘或许就那样仓促错过。如果可以,请许我,做一只高傲的风筝,不为任何人传情,也不自以为是地将光阴消磨。只随风跌落在一个被遗忘的小镇,然后,被遗忘地活着,缓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