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问题

由于我对别的研究比较少,加上人还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里说话显得有分量,所以先说语文的问题。

语文真是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初中后基本上不需要存在的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存在,这是最大的问题。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别说之后语文要培养人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些看上去写作文很差的学生,好像真要好好学语文才行一样,其实背地里写情书溜着呢,他们之所以作文很差,是因为作文的问题,而不是写作能力的问题。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基本的能力,那些写不出作文没有交作业的人,他们肯定会想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写作文,并且直视老师的眼睛进行心跳都不加快的撒谎,这就说明这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只要能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不错的文章。

关键是,没有人觉得这是作文。作文是一种模式,就好似要撒一个官方的谎,必须有时间人物地点,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主题。比如我记载完一件事情后,我没有权利为这件事情感到迷茫,没有权利为此觉得生活真是没有意义。总之就是不能说真话,完全扯淡就是了。

我在《毒》里有这么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昨天我在和平里买了一些梨和长得很奇怪的小芒果,那梨贵到我买的时候都要考虑考虑,但我还是毅然买了不少。回家一吃,果然好吃,明天还要去买。

文章的名字叫《好吃的水果们》,很多人揣测这篇文章的意义,有人说看不明白,有人说这是不错的文章。其实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些水果真的很好吃。文章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学生,哪怕写出《红楼梦》来,只是属于习作;但是一旦有了点名气,哪怕写出像上文这样无聊扯淡的东西来,都是艺术。我只是写了几本销量很好的书而已,如果上面的东西是鲁迅写的,那涵义就更远了去了,那得有多少人从里面看出政治风波来啊。

所以说,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抄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做出很多修改意见。

文学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作品如何,但是在这个境界之前,我觉得关键不是文章写得怎么样,而是文章是谁写的。我真不相信一个班级作文水平最高的和最低的差距能有最好和最差那么大。

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所以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中国的学生作文一直乏味是因为命题实在太小了。比如给你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两个登山者在攀登高山的时候,因为风雪很大所以用绳子系在一起,但是A失足了,滑了下去,因为有绳子拖着所以没有掉下悬崖,可是B和绳子又都不能承受这样大的重量。B说:A,你坚持住,我一定会救你。但是A自己割断了绳子,从山崖上掉了下去,死了。B自己爬上了山。

问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议论文。

我看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B怎么向A的家里人交代,但肯定不能写这个,想要拿高分,你想到的一定要和出参考答案那人想到的是一样的。当然,你可能想到的是你自己也喜欢户外运动,看中户外运动店里一双鞋子,但是太贵了,上次去砍价没有砍下来,跟爸妈说又不知道他们给不给这钱。甚至可能有人看完文章第一个想到的是这次作文肯定又写砸了。

不过不行,这个属于偏题。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其次,议论文是一种很落后的不应该存在的文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议论的,既然标准只有一个,那议论个屁。在我隐约的记忆里,议论文有一个公式,有什么论点、论据之类,而且前后不能颠倒,还一定得引用材料里的原文,并要有自己看见的或者自己编出来的名人小故事,什么居里夫人废寝忘食啊、牛顿拾金不昧啊、爱迪生为了亲情放弃学业啊,反正一半得是自己编的,这次是爱迪生,下次一样的事就改伽利略了。事情可以自己编,但人一定得有名。一样的拾金不昧,牛顿是个例子,但隔壁住的大爷就不是个例子。文章最后再重申一下自己揣测的参考答案的观点。文章之无聊乏味,不是一般常人能够阅读。教师也真不容易,一下读好几十篇,居然还能分出优劣。反正我到了那份儿上只能凭谁写的字好看给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