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未来看风景

这几个星期,我们几个家长在商量如何改进小孩的时间管理等方面技能,准备给他们开一个小班授课。刚上几次,小孩抱怨,我们有些泄气。这时候,一个妈妈郑蔚发信说我们不能被小孩牵着走,要坚持下去,不能虎头蛇尾。看了我脸红了,我想如果我们大老爷们像这样遇挫退缩,就莫怪古人写诗骂“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积极主动,遇事敢出头挑担子的人,在哪里都受欢迎。这种品质,在美国被视作领导力的一种表现。

说来也巧,星期六早晨,我去参加早餐会,早餐会上说的也是“领导力”。讲演者自己刚结束一次为期六天的“领导力”培训,然后弄了个压缩版,讲给我们听。他也说到了主动担当的精神。他又强调,真正的领导不是高高在上指挥,那叫工头,叫监工。领导自己得学习,得谦虚,得去培育更多的领导。确实,对一群人颐指气使算不得本事,让一群人跟着你一起成长壮大,那才是本领。让手下一班人都很苦逼,算不得牛逼;让手下人跟着滋润,这才是领导者的英雄本色。

美国很多培训活动涉及领导力,有时候都让人觉得有领导力崇拜的味道。比如童子军无时不在说这个话题;教会的青年组,也讲领导力;大学录取新生,还要你表现出领导力。有时候我想,大家都玩领导力,谁干活呢?不怕,服装在东南亚生产,iPhone有富士康组装。

其实,广义的领导力不是处在“领导”岗位上的人才有的,它是一种个人素质和修养,所有人都可以具备。而领导者则更应该具备领导力,否则在其位置上坐得自己别扭他人遭殃。

美国人强调领导力,估计和其“超级大国”地位有关。在各行各业,很多来自国外的移民很杰出,却常被美国人领导,这和美国人从小培养“领导力”的教育侧重有关。其他国家的教育当中,未必强调这些。教育没有配套:现今教育体系偏重知识传输和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创造、想象等能力没有被充分培育。

说到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因领导最需要的品质之一是透过现状望见未来,而非得过且过,最终什么传承也不能留下。望见未来,包括你知道自己的需要,亦即“使命”(mission),这保证你不跑错方向;也包括“远景”(vision),它牵引着我们向前走。vision这个词也译作“愿景”,很有意思的一个译法:你愿意,有恒心耐力去推动,相关想象就可以成为风景,否则不过白日梦。乔尔·帕克(Joel Parker)说过:“没有行动的愿景只不过一场梦。没有愿景的行动不过是消磨时间。有行动支撑的愿景,则会改变世界。”(Vision without action is merely a dream.Action without vision just passes the time.Vision with action can change the world.)

九十年代的时候,这一套说法,也传到了国内,只不过名称不一而已。比如美国人说使命、远景和价值观,华为公司则有一套“基本法”。那时候写类似于“使命宣言”的文件十分流行。我单位老板,也曾抽调我和其他一班哥们儿,去附近宾馆,封闭起来写公司使命宣言。我们为了几个字眼,争得热火朝天,几个人抽着烟,屋子里像是着了火。

使命宣言其实是大道理。和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一样,营利企业的使命是大同小异的,无非是给股东创造价值,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一套。将其写出来,是要制造一种印象,说明企业在“赚钱”之外,还实现了很多别的社会价值——虽然对一些企业来说,这种印象是幻觉。

道理总归空洞,写出来老板自己都记不住,其宿命是束之高阁。几年前,我听过盖川琦在Blackboard公司年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他认为大家不要去制定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而应该去制定组织座右铭(mantra),比如肯德基的那种:We do chicken right,或是耐克的Just do it,让人看上去过目不忘。

愿景通常更有力度,是把未来的场景,投影到现在,激励大家向前奔。肯尼迪突然宣布要登月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月亮怎么上去,那年头的火箭经常爆炸,登月所需设备甚至材料都不具备。不过,“美国人率先登上月球”的想象,就足够鸡血,让人亢奋,其他的事情,慢慢都会到位。

我们上高三的时候,学习困苦不堪,课间打篮球成了很多男生的娱乐。我们的英语老师张老师也喜欢打,他说:等你们上了大学,天天都有篮球打。虽说有些偏差,但很具体,是个想象得见的“远景”,牵引着一伙体力旺盛而大脑疲劳的高三学生,为了以后能天天打球而发奋读书。